一年级学生写作文指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5

1. 小学一年级作文指导

[小学一年级作文指导]小学一年级作文指导小学生作文学会借物喻人技巧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小学一年级作文指导。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如《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小学一年级作文《小学一年级作文指导》。

由此可见,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文章,体会一下借物喻人的特点及作用:

山中的老杏树

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儿扛着木棍儿,棍儿上挑着篮儿,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树。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哦!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

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儿而折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树,挎上篮儿,再爬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的果实。

这是一篇优美、生动、感人至深的文章。相信每一个同学读了此文之后,都一定会认识到:决不单纯是状“物”;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树的特点,热情讴歌了具有老杏树品格(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扎根深山,饱经风霜,老而不衰,只讲奉献,胸怀坦荡、无私)的人,同时从心底抒发了对具有老杏树品格的人的无比敬爱之情。

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时,描述的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借物喻人”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义。

【思考练习】

(1)什么叫借物喻人?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作文可以收到怎样的效果?需要注意什么?

(2)写一种自己最喜欢、最热爱的事物,要求自己拟定题目,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 小学一年级作文教案

[小学一年级作文教案]小学一年级作文教案小学一年级作文教案

二十年后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

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小学一年级作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真精神!老师今天想请你们听首歌,愿意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听完后,可要告诉我你听明白了什么哟!

播放《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听懂了歌曲的意思吗?指名回答。

对,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祖国,一定更美!板书:二十年以后

二、启发谈话,拓展思路

二十年以后,有一天我们相约在一起了。二十年不见,当我出现在你们面前的一刹那,你们肯定不敢相信站在大家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当年那个厉害的李老师。大胆地想像一下,二十年以后的李老师会是什么样子?

指导学生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想像说话。

小结:是啊,二十年后的李老师已步入老年人行列,皱纹已布满我的面颊,青丝中也夹杂着白发,作文指导《小学一年级作文教案》。见到阔别二十年的你们,我怎能抑制信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之情呢?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

创设情境:二十年后再相会

师:噢,你们是二十年前我在三十七中附小六年级二班的47个孩子吗?啊,那是谁呀?我怎么认不出来了?指名学生想像并模拟当时自己语言、动作。

在创设的情境中,尽量启发学生想像说话,说出自己二十年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在哪个岗位上发挥作用。

小结:我太高兴了,因为我的弟-子中有这么多有出息的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你们个个都比李老师强。

三、同桌交流,自由表达

二十后,我们相聚在一起,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变了,物也变了。咱们学校,咱们家乡沿滩,咱们的釜溪河,书包,课桌,黑板,房子,计算机……可能变成什么样了呢?放飞你想像的翅膀,任你的思绪飞扬,把你的想像给同桌说说吧!

小结:同学们说得这么热闹,老师真不忍心打扰你们。来,把刚才给同座说的内容说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吧!

四、全班汇报,相机指导

指名说,及时点拨,让学生的意思表达更完整,更清楚!

五、师生赛写,初拟草稿

同学们的想像果然丰富多采。二十年后的世界十分精彩!你们的创造和劳动会使咱们祖国更美好!多想乘坐时空快车去二十年后的世界看看呀!你们愿意跟老师一起去吗?好,拿起笔,把你想到的二十年的情景写下来吧!老师跟你们一起写,看我们谁写得又快又好!

六、小组评议,各组推荐一篇优秀文章在全班念。

七、全班交流,及时评议。

八、总结:

听了刚才同学们写的作文,我好想自己减去三十岁,跟你们一样年轻,共同沐浴二十年后的和煦春风,共同撑起多彩的世界! 〔小学一年级作文教案〕【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3. 【怎样指导一年级孩子写话

一 续编故事 儿童的心灵充满智慧与幻想,洋溢着个性与灵动.如何激发学生睿智、灵性的思维,让学生大胆去想,自己去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结合课文,让孩子续写文章结尾,不但能丰富孩子想象力,更能锻炼孩子今后写作能力.如一年级下册的《蚂蚁和蝈蝈》课文结束后,我们可以这样来延伸课文:不久又一个夏天来,这回蝈蝈看见蚂蚁会说些什么呢?……让孩子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及时释放孩子的说写欲望.选出好的作品在班里读一读,更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不断提高孩子的写话兴趣,形成良好的氛围.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从课本出发,拓展学生思维,不拘一方,更可天马行空.让孩子读出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张扬自己的个性.以续编故事的形式,生动有趣,为孩子解开束缚思维的枷锁.二.句型练习(一)要写出一句正确的话,教师还必须进行句型指导.首先让学生认识句子的“四素”,即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练写之初,可用课文中的句子做例子.如:星期天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地方了做什么?星期天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时间) (人物) (地点)(事件)要写“四素”句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句子开始在一年级下册的练习中有“三素”训练.例子:鱼儿在小河里游.人物换成了动物:鱼儿;地点:小河里.事件:游.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句子要素后,让学生进行自由练习,首先可以完成书上练习.即(1)燕子在____________.(2)蜜蜂在____________.(3)布谷鸟在____________.(4)_________在__________.另外教师还可以再出题,加入时间逐步训练学生写“四素”句.反复练习,可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二)练写“10句”.即“看”“听”“说”“想”“感”“在”“是”“有”“被”“把”句.依然可以先用书中句子为例,再逐步引申:我看见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看”句)我听见小猫“喵喵喵”地叫.(“听”句)老师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说”句)我想:我的笔哪儿去了?(“想”句)我感到很高兴.(“感”句)我在花园里玩.(“在”句)他是我的同学.(“是”句)我的书被小明借走了.(“被”句)妈妈把我的书包补好了.(“把”句)我家门前有一棵大树.(“有”句)以上10句的练写,指导方法也同“四素”句的练习:先认识,后仿写,再以生活为内容创写新句.训练时务必从简单到复杂,一句一句地练习到位.通过一段时间练写“10句”,优等生便可以逐步进行“连句”训练.对于较差的学生来说,可继续强化练句.可以平时课文中强化,也可以进行专门练习.(三)紧抓文中各种类型的句子,围绕关键词写完一句话.如“先…再…”“一边…一边…”“一……就……”“有的……有的……还有的……”等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就应抓住这些典型的句子进行训练,同样可以让学生先说再写.循序渐进最后达到“连句”要求,虽然这是二年级的要求,但一年级就要打好基础,不放过任何一个可锻炼的时机,不断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三.写写文明小日志 一年级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关键期.孩子们做了好事或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觉得教师除了夸奖和鼓励外,还可以让学生自我体验感受其中的快乐,因此我让学生把你当天受到了老师表扬或做的好事记入文明小日志,教师不必提出过高要求,但每篇都要过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这样不仅促进了孩子的不断向上,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小朋友.另外这也是形成正确班风和学风的一种手段.但别忘了这不也是一种写话吗?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有一双慧眼,能及时扑捉教学生活中任何有利于学生的细节,最好又能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一举两得.给孩子一点空间,还学生一个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孩子大胆说一说,勇敢写一写.这就是我认为的一年级写话教学.。

4. 怎样指导一年级小学生写好作文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实施五项训练(一)字词训练。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

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

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四)篇章训练。

篇是由段组成的,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五)生活现场训练。

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五、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

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

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5. 怎样指导一年级小学生写好作文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实施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

五、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6. 一年级升二年级作文怎样写一年级生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人的文章,要先确定这个人的特点,你想写他的哪个方面.举个例子吧.比如你想写你的一个好朋友.写他这个人很热心,爱帮助人,那就先构思一些例子,比如如何帮助隔壁邻居家的小孩,如何帮助你还有你班上的同学,如何帮助马路上遇上的正要过马路的老人等等.记住!举例子是个好方法,既会让你的文章饱满丰富,又不会给人空洞的感觉,还能在瞬间使字数增加.写的时候要有详有略,详细的写一件事情,然后再略写几件事,一笔代过.采用最讨巧的结构——总分总,就可以了. 总体把握小学生写作文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 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 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 *** 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 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 应当脱离作文教学的陈旧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写作,褪去矫揉造作、模仿穿凿,赋予其鲜活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力,等待收获的将是缤纷的色彩,清新的果实和勃勃的生机. 写作时,课堂上常发生这样的情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