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面纹饰龙虎尊是怎么的国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4-15

龙虎纹青铜尊简称为龙虎尊,因其主题纹饰有龙虎而著名。它体形高大、口沿广阔、鼓腹、高圈足、高50厘米、口径45厘米、重约20公斤。其铸工极精,整体形成三层花纹。肩部以圆雕和浮雕相结合,塑造了三条生动的蟠龙形象,龙身蜿蜒,龙首探出,额有双角,阔吻巨口,两眼大睁。腹部以三道扉棱为界,分隔三组相同纹饰,皆为双虎食人之状。在古代青铜艺术杰作中,此件龙虎尊当属佼佼者,被文物考古界视为珍宝。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龙虎尊的花纹从肩部、腹部和足部开始被分为三个栩栩如生的画面,并且是由三个立体的龙头和竖起的扉棱为间隔成分成的三等份。位于肩部的三条蜿蜒的龙游荡其间,龙头则伸到了铜尊的肩部,每条游龙后面还尾随小龙一条。龙虎尊的腹部是用镂空扉棱隔成三个相同的画面,主体花纹四周布满了饕餮纹。

从整体上看,三个部位的纹饰衔接得紧密流畅,浑然一体,从主体花纹看,龙、虎、人造型庄严稳重、造型奇特,透出一种神秘感。特别是龙头和虎头用浇铸法让其在外壁突兀凸起,雄健粗犷,比起用高浮雕法更具有一种威武逼人的悍气。这种手法既突出了尊的特定造型,又表现出纤柔亲和之意,似乎在呵护着蛙形裸人,折射出神秘莫测的魅力。虎与人铸在一起的造型可能是“虎食人”,奴隶主把这残酷景象铸在尊上是拿来威吓奴隶、压制反抗。或认为奴隶主吃饱喝足之后,用欣赏虎食人的可怕场面来寻开心,犹如古罗马奴隶主观赏奴隶斗兽一样。

龙虎尊在造型创意上可以这样解读:圆形大口表示上天,肩部神龙游荡于空中。尊的腹部则表示大地,有神虎张牙舞爪,以其不容侵犯的雄伟姿态保护着纹身的淮河氏族。龙虎尊以其强烈的历史穿透力,传递出商代及商代以前淮河流域虎方部落的原始巫风、图腾崇拜、神祗信仰等多方面信息,展现了虎视八方的雄风。

从器物的形制看,龙虎尊应是商代的礼器,因为这礼器上铸有铭文,这符合商代的礼制。在这件器物上,宽大的口沿代表天,天的下方是祥云和神龙,再下面就是在龙的庇护下的“虎口衔人”,即虎方。这又完全符合古代青铜器的美好寓意。所以,所谓“虎口衔人”实际上就是虎方二字。

龙虎尊的铸造工艺极为复杂。据说在国宝被发现并上交给国家博物馆后,为了给安徽省阜阳地区一个复制件,当时许多专家参与了复制件的铸造工作,但是没有人能够复制出来。特别是那个宽大的口沿,一直都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因为达不到原件的铸造工艺,仿制品的重量则是原件的二倍,这充分说明龙虎尊的制作工艺之先进高超。

另外,从龙虎尊的器形看,它和四川三星堆出土铜器的器形与风格极为类似。有人就推测这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因为在《殷墟卜辞》中就有殷征虎方之说。殷征虎方后,坚强的虎方人不肯臣服于殷商,于是举族迁徙,辗转逃到川藏高原,并在三星堆那里定居和立国。所以,两地虽然远隔数千里,但其在青铜器铸造的工艺和风格上却完全相同。不过相比之下,三星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较之龙虎尊文物,就显得太过粗糙。据考证,可能是虎方人撤离此地后,原有的技艺高超的工匠或死或被俘,导致那些精湛的冶铸技术失传。因此,后来的工匠师们就只能制作出像三星堆那样粗糙的青铜器了。

兽面纹饰龙虎尊

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