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诞研究:尚书郎、吏部郎知多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诸葛诞字公休,其见记载的历史活动时期是曹魏黄初五年八年(224年)前至甘露三年二月(258年)。

根据记载可知,诸葛诞在黄初年间当过尚书郎,后转荥阳令,又任吏部郎……现在,我搜集一下关于尚书郎、吏部郎的资料,以方便了解研究。

曹丕上台后就开始搞官品制度了,两汉是没有的。当时,曹魏把官职分作九品。尚书郎(即尚书郎中)属第六品之列,与尚书左、右丞,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秘书郎是同一级别。级别上都是中档职务。不过,尚书郎长期在宫廷里面干事,在皇帝身边当官,日与公卿为伍,他就有很多不言自明的特殊性。

曹魏时期,尚书郎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北)主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千石、中兵、外兵、都兵、别兵、考功、定课、都官、骑兵,凡二十五郎。这二十五郎分属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等尚书五曹。

当时,以尚书令、左右仆射和五曹尚书为八座,号八尚书。构成曹魏尚书台(省)的班子框架。五曹尚书又称列曹尚书,以吏部尚书为首,故吏部尚书又称大尚书。诸葛诞等二十五郎(曹魏最初是二十三郎)分属列曹尚书之下。

东汉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按照曹魏的制度,每当有尚书郎名额空缺时,就会从诸孝廉能结文案者中选五人,谨封奏其姓名,通过考试,选定一人,补充缺额。可想而知,诸葛诞是通过察举,推荐,考试,试用这一系列过程而成为尚书郎的。

曹魏始有尚书郎二十三名(青龙以前没有设都官、骑兵)我们是不晓得诸葛诞是哪一郎。见记载的只有陶河使船一事。公元224年八月,曹丕召令尚书仆射杜畿在陶河(又作陶渚。今河南孟县南一段古黄河的别称)试乘御楼船时,诸葛诞曾参与此事。

这件事与军事有关,与河流有关,推算下来,诸葛诞当时是库部尚书郎或水部尚书郎的可能性很大。

因为,库部是掌戎器的,也就是监视诸兵器、战具的职能;水部则与河道等水事有关。

也可能是虞部郎。因为这也是跟军事有关的职务。虞,本身就有护卫、防御、护从的意思。且,虞部郎掌地图,对山川地理是了解的,相当于“高德导航”,可算向导官。要说虞部郎会参与陶河试船,那是有这些根据的。水部、虞部郎隶属左民尚书。库部属度支尚书。

吏部郎,即尚书吏部郎。这肯定隶属吏部尚书(大尚书)是六品京官。记载说,其诸曹郎功高者,迁吏部郎。可见诸葛诞干尚书郎干的不错,放到地方去干荥阳令也是政绩突出,故而召回宫里,授命为吏部郎了。这里头要特别提一点,就是 诸葛诞干荥阳令的时候,还兼任尚书郎,故称“以尚书郎为荥阳令” 。他不是解除了尚书郎的职务,全职干县令。这个是很有意思的。

吏部尚书是管选举的,当然以后这种事主要决于大小中正,吏部尚书估计只剩下分派任命具体职位或提出任免建议的权力了。

吏部郎自然也在选举方面发挥作用。主管官吏的选任、铨叙和调动等事务,对五品以下官员的任免有建议权。也就是说,诸葛诞能弹劾或举荐六品到九品的官吏。我感觉这一点即很牛,又很危险。因为这容易腐败,容易堕落;相对的就是特别容易得罪权贵。

吏部郎的三大职权: 选任、铨叙和调动。

选任容易理解,就是给被选举人分配、安排职务;调动更好理解,就是人事调动。这两块儿,诸葛诞恐怕主要是听从、配合长官的指挥(尚书右仆射、吏部尚书都主选举)

铨叙,这个就复杂了。它要审查官员的资历,并根据才能、成绩等确定级别、职位。他是考官,考核官吏(五品以下)按照古法,一般讲三年一考,审查官员是否合格,以重新黜暗陟明。这一点就更容易得罪人了,因为会断很多人财路和政治生命。别人想当官,你不给当,会遭人恨;别人当了官,干了好几年了,被你弹劾了,自然恨意倍增。

当然,如果不讲原则性的话,凭借这个职权,倒是很大肥差,足以攀龙附凤,坐上仕途直升飞机。

史书记载: 人有所属讬,辄显其言而承用之;后有当否,则公议其得失以为褒贬,自是群僚莫不慎其所举。 可见诸葛诞原则性很强,公事公办,不讲人情的。而曹魏官僚体系在当时来讲,整体还没有后来那样坏。故而,诸葛诞受到肯定,以后升迁为御史中丞尚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