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高二区域地理复习提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4-09
三、本讲重点: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本讲难点:
1. 主要国家的农业、工业的发展条件
2. 主要国家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成因

四、重难点讲解
亚洲地区:
(一)日本
[读图识记](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 (2)关东平原、富士山;(3)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
1. 自然地理特征
①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②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③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是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⑧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2. 经济特征与发展条件
(1)日本的经济特征是:
①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②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
③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
(2)经济发展的条件:
有利条件:海岸曲折,多良港;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
不利条件: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发展途径: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岛国多港湾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成功经验:社会改革; 非军事化; 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重视教育和科技
(3)原料来源:
石油――西亚、东南亚 煤炭――中国、澳大利亚
铁矿――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棉花――中国、美国
解决途径:
(4)工业分布: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濑户内五大工业区。(因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减少了陆上运输,省时、省钱、成本低。日本进口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5)农业和渔业
①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自足,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
②渔业发达,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6)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新动向,是值得关注的信号。
3. 主要城市
首都东京,是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科学城——筑波 宇航中心——种子岛 硅岛——九州岛

(二)补充:热点问题——朝鲜半岛冲突和“朝核六方会谈”
1. 核问题
2、朝鲜的基本概况
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北部的朝鲜半岛北半部,东北与俄罗斯接壤,北部与中国相邻。面积122762km²,其中80%是山区。人口2200万,朝鲜是一个单一民族。朝鲜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石墨、菱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水利和森林资源也比较丰富。工业以采矿、机械、电力、纺织等为主。大多分布于大同江下游和东北沿海港口城市。农业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首都平壤。
3、朝鲜南北统一
历史上南北朝鲜是一个统一的国家,1910年8月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15日朝鲜半岛获得解放。苏、美两国军队以38°N为界分驻南北半岛,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南部成立了大韩民国。这是美苏为了各自利益制造了南北分裂。但近年来朝韩两国逐步走向统一,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和平与发展的趋势。共同的民族、共同的利益,将决定国家最终走向和解与合作。

(三)新加坡
1. 城市岛国
马来半岛南面的城市岛国,地狭人稠,华人很多,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港口条件好,粮食进口、淡水靠邻国供给。
2. 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展经济
①、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有利条件:A、地理位置——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和航运要冲上;B、城市岛国——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由新加坡岛及其附近小岛组成;C、港口优良,世界各国物产转口中心;D、经济地理位置——地处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东南亚地域中心,各国贸易集散地;E、政策——对外开放,重视教育和科技。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贫乏,领土面积狭小,粮食靠进口,水靠邻国供应,原材料、能源、市场对外依赖严重,易受世界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或冲击。
②经济发展情况:
A利用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天然良港的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和海上航运,增加商品的出口数量和港口的吞吐量,使新加坡成为东南亚各国相互贸易的集散地和转口中心
B新加坡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口原料,迅速发展了造船、炼油、海上钻井平台、电子电器等工业
C由于工业经济的发展,银行大量增加
D利用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的长处,迅速发展旅游业
E重视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F重视保护环境,是闻名的“花园式城市”(A、热带雨林气候,适宜热带树木、花草的生长。B、市政规划合理:重工业集中在西部,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远离市区的小岛上。C、环保工作做得深入、细致。)
3. 工业布局
重工业集中在西部工业区,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远离市区的小岛上;市区以商业、金融业、旅游业为主,有少量轻工业,同时合理安排绿地面积。

(四)印度
[读图识记](1)临海:孟加拉湾(东)、阿拉伯海(西)、印度洋;(2)三大地形: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3)三大河流: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为雅鲁藏布江);(4)加尔各答、新德里、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泰姬陵

1. 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2. 经济
(1)自然条件和农业
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评价]耕地面积大,热量充足,土壤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由于降水集中在雨季,干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因此发展水利灌溉对农业生产特别重要。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2)工业发展较快,形成完整体系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传统工业区分布
工业部门 分  布 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钢铁工业 德干高原东北部 煤、铁、锰丰富,矿区相互邻近
麻纺织工业 加尔各答 地处黄麻产地
棉纺织工业 孟买 靠近最主要的棉产区

工业由集中趋向分散——由西部以孟买为中心和东北部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区向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区(软件业)扩展
3. 城市

4. 热点问题:“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冲突

非洲地区
(一)埃及
[读图识记](1)地中海、红海、苏伊士运河(亚非分界线);(2)尼罗河、纳赛尔水库和阿斯旺水坝(3)北回归线;(4)金字塔、开罗(非洲第一大城市)、亚历山大(埃及最大海港)
1. 尼罗河的赠礼——埃及
位置和领土: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也是埃及领土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长173千米,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先后被法国、英国控制,1956年收回(巴拿马运河81. 3千米,美国控制,1999年收回。)
经济: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条件适宜:A、肥沃的沙性土壤 B、便利的灌溉条件 C、夏季阳光充足,冬季温暖无霜),现在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旅游收入
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
2. 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阿斯旺大坝对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影响:
利——尼罗河下游不再泛滥;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发电;水坝以下,水流平稳,便于航运;水产养殖业;旅游业。
弊——下游河水定期泛滥带来的肥沃淤泥减少甚至没有;淹没土地;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海潮上涨引起土壤盐碱化;引起尼罗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

(二)热点问题:中东问题;伊朗核问题
1. 巴以矛盾的由来:
中东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原是古代希伯莱人的栖息地,后希伯莱人流散世界各地,该地区长期成为阿拉伯人居住地。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在英国等国的支持下,犹太人大批迁往巴勒斯坦地区,从而引起阿、犹民族矛盾。
近几年来,以色列在它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色列已建立200个定居点,犹太人达10. 4万。以色列的犹太移民政策是谋求通过改变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的人种结构,建立一个从约旦河直至地中海的大以色列国。
2、大国插手的原因:
美国之所以插手中东地区,因为它在中东有三大利益:维护石油生命线的安全;保证以色列的安全;扶持沙特、埃及等国以遏制恐怖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美国是实现上述三大利益的核心和基础。
3、中东问题(含巴勒斯坦问题)有其深刻的地理背景。1、极具战略性的地理位置导致西方列强争相控制该地区。2、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大国争夺、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3、恶劣的自然环境是该地区居民宗教、民族意识强烈的原因之一。4、水资源危机是该地区新一轮矛盾和冲突的导火索。5、土地之争是中东问题的焦点之一。从历史看,中东问题特别是巴勒斯坦问题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并不断扩张,导致阿以冲突而引起的国际问题。19世纪末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引起阿、犹民族矛盾;二战后,联合国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的决议以及以后阿以之间的多次战争是中东巴勒斯坦问题激化的历史渊源。从政治上看,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大国为了自身利益站在以色列的立场上促使所谓的“中东和谈”,其结果使中东和平进程一波三折。此外,阿拉伯国家内部的矛盾与冲突也层出不穷,使中东和平步履维艰。

欧洲地区
(一)英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
1. 西欧的岛国
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的东北部。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部分,其中英格兰是政治、经济的中心地区
2.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了曼彻斯特的纺织和伯明翰的钢铁工业(煤炭产地)。二战后,出现的汽车、飞机、电子工业分布在伦敦周围以及英格兰中部、苏格兰南部,石油加工业在北海沿岸地区,原油自给有余。
3. 农业
西部——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乳畜业发达(降雨较多,日照较少,多汁牧草生长好)
东南部——种植业(小麦、大麦)集中地区(降水较少一些,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季节较长)
4. 首都伦敦:跨泰晤士河两岸,最大城市和港口。曾是著名的雾都。
英国与日本地理特征之比较
日本 英国
地理位置 30°—45°N亚欧大陆东岸 50°—60°N亚欧大陆西岸
地形 多山地,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 多古老山地,东南部为平原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资源 资源比较贫乏 石油、煤、铁
农业 水稻、茶、桑、果树、渔业,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单产较高 乳肉畜牧业、园艺业为主,农业在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
工业部门 机械、电子、汽车等加工工业为主,现代化程度高,新兴工业发展快 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正大力发展
工业布局 临海型布局为主,现正向国土两端发展 传统的煤铁复合体型布局为主,新兴工业正向国土北端发展

(二)法国
1. 自然地理环境
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为丘陵平原、东部南部为山地高原(阿尔卑斯山、中央高原、洛林高原),北部有著名的巴黎盆地,塞纳河流经巴黎盆地,注入英吉利海峡,水量丰富航运便利。
2. 工业、农业都发达的经济
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农业有利条件: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
巴黎盆地是法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盛产葡萄。
矿产:里尔煤矿区——北部;洛林铁矿区——东北部
煤、石油不足,大力发展水电和核电,核电比重达70%
3. 重要城市
首都——巴黎;地中海沿岸——马赛(港口、福斯的东侧)、福斯;
福斯、敦刻尔克(临海型钢铁工业----日本福山、意大利塔兰托、中国宝山)

(三)德国
[读图识记](1)北海、波罗的海、基尔运河(2)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多瑙—莱茵运河(3)三大地形区,自南向北依次为:巴伐利亚高原、中德山地、波德平原(4)柏林、汉堡(最大海港、造船中心)、波恩、法兰克福(最大航空港)、斯图加特、慕尼黑(新兴工业区中心)、鲁尔区(德国最大的工业区)

1. 欧洲大陆上“十字路口”,本区邻国最多的国家(9个)
2. 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异: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北部是北德平原,地势低平,气温较低,冬冷夏凉、土壤较贫瘠,主要发展畜牧业,粗放经营,人口较稀少;中部为谷地和宽广的山地,宜于农耕和放牧;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广布森林和草地。
3. 发达的工业
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贸易额居世界前列

分布:莱茵——鲁尔区: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宇航、飞机、微电子
分布特点:工业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分布较为均衡,工业由北向南发展
4. 主要城市
柏林:德国首都,位于东部,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兰克福:德国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
慕尼黑:南部工业中心,德国宇航、飞机、微电子工业中心,啤酒之都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主要国家(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轮廓图
2. 了解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
3. 了解主要国家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
4. 分析归纳主要国家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
5. 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主要国家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等特点。譬如以俄罗斯为例。

三、本讲重点:
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本讲难点:
1. 主要国家的农业、工业的发展条件
2. 主要国家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成因

四、重难点讲解
(一)俄罗斯
[读图识记](1)北冰洋、波罗的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黑海;(2)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乌拉尔山、高加索山;(3)伏尔加河(欧洲最长的河流,世界最长的内流河)、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自南向北流的三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4)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符拉迪沃斯托克、摩尔曼斯克、西伯利亚铁路

1. 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欧洲部分面积小但其政治经济中心都位于此
2. 较为平坦的地形
平原、高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东欧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
3. 冬季漫长而寒冷,各地气候差异很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有极地气候,西南端有地中海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4. 河流与湖泊
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水能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水能丰富,封冻期长,不利于航运,有凌汛。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5. 资源丰富:天然气储量占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乌拉尔、秋明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
[注意]中日关于俄石油管线走向的争夺问题
6. 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以莫斯科、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工业由欧洲部分向亚洲部分发展
7. 农业: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亚麻,正在从粮食进口国变为出口国,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
8. 交通:铁路为主(注意: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差异)
第一条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莫斯科—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
9. 首都和城市
莫斯科:首都,全国最大的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
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冻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之一

美洲地区
(一)美国
[读图识记](1)两大洋、墨西哥湾、两个海外州;(2)三大地形区(剖面图):落基山脉、密西西比河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五大湖、密西西比河——新奥尔良——墨西哥湾;(3)大西洋沿岸(波、纽、费、华),五大湖沿岸(德、芝、底、布),太平洋沿岸(西、圣、洛、硅谷),南部(休、新);(4)主要农业带

1. 国土组成:除本土48个州,1个特区外,还有2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2. 自然条件特点
本土都在温带(南部为亚热带),阿拉斯加在高纬度,属于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在热带(故热带产品需进口)
本土三面临海,沿海多优良海港,冬季不冻,海上航运便利;
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占世界的10%
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便利
美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哥伦比亚河(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西岸,迎风坡降水丰富)
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高消费和浪费仍需大量进口物资,是世界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3. 多民族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
人口2.7亿,白种人占80%以上,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旧金山、洛杉矶、纽约有华人聚居,人口分布于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区域,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近几十年来人口由东北部向东南、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4. 农业的现代化和专业化
[注意]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①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生产率最高的农业国。
②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燕麦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中国、美国、中亚地区是世界产量最多的三大棉花生产国)、大豆、甜菜、烟草等,畜牧业很发达。)
③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小麦、大豆、玉米等出口量居世界首位,但进口热带农产品)
④农业生产实行了地域专门化(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等)
*地域专门化——指农业生产中按地区进行的社会分工,即各地区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及历史地位,形成一种比较集中的特定农业部门,该部门以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投入到区际农产品的交换中去。
*地域专门化生产的好处:a.充分发挥地区的环境和资源优势。b.充分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缺陷:加剧了农业生产不平衡的状况。
5. 发达的工业和主要城市
现代化程度高,是输出工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本国消费最大,是世界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进口大于出口,海外投资多,跨国公司遍布各大洲。由于西欧、日本的兴起,地位在下降。
三大工业区:
工业区 发展特点 工业中心
东北部工业区(五大湖南岸和东北部大西洋沿岸) 世界著名工业区,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纽约:美国最大城市、海港、综合性工业中心、金融中心
芝加哥:第二大城市、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铁路枢纽
底特律:最大的汽车工业中心
南部工业区(墨西哥湾沿岸等地) 二战后工业迅速发展,条件优越的“阳光地带”石油、化学、宇航 休斯敦:最大的石油化学工业基地,航空航天研究中心
西部工业区(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等地) 二战后兴起,资源丰富的“阳光地带”,航空、石油、电子 洛杉矶:最大的飞机制造中心,航天、电子、石油、电影
圣弗朗西斯科:港口、电子石油、农产品加工、华人集中,硅谷、
[注意]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高度发达的原因?
①东北部是欧洲移民最早迁入的地方,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②矿产资源丰富。如阿巴拉契亚山北部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铁矿。
③大西洋沿岸有许多良港。如纽约、费城等。
④五大湖水运便利。(保证了铁矿石、煤炭与主要城市高效率的运输联系)
⑤平原肥沃,临近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农业基础好。
⑥拥有庞大的市场。(人口稠密、生活水平高,市场潜力巨大,发达的工业、农业、矿业、交通运输业本身就是重工业产品庞大的消费市场。)
**小结: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分析规律。
a. 历史基础;b. 矿产资源;c. 交通运输;d. 农业基础;e. 消费市场;f. 科技力量;g. 劳动力。
(运用以上分析规律,学会分析日本、德国、英国工业发展的条件。)

(二)巴西
[读图识记]两大洋,南北两大地形,亚马孙河、伊泰普水电站,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赤道、南回归线

1. 国土面积广大的热带国家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
面积:世界上占有热带最大的国家,拉美、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
2. 人口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白种人占一半稍多,通用葡萄牙语,信仰天主教
3. 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经济发展较快,是拉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农业: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蔗糖、大豆、橘汁大量出口,小麦进口;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能源:缺少煤、石油,水能丰富,90%来自水电
4. 城市:首都巴西利亚是新建城市,最大城市是圣保罗,最大港口是里约热内卢

大洋洲
(一)澳大利亚
[读图识记]1. 两大洋、塔斯马尼亚岛、大堡礁;2. 经度(110°E—155°E)、纬度(10°S—40°S)、回归线;3. 三大地形区(剖面图)、河流;4. 四个主要城市

1. 大洋洲最大的国家: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居民以英裔为主,讲英语
2. 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东部:大分水岭,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于其西侧,注入印度洋
西部: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的一半
中部: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地势最低处的艾尔湖
3. 特有动物
种类:具有古老性和独特性,如袋鼠、鸸鹋、鸭嘴兽
原因:位置孤立,自然条件单一,动物演化缓慢
4. 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
②东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
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5. 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A、分布特征:人口、城市、经济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三大城市:堪培拉、悉尼、墨尔本),内陆和西部异常稀少
B、成因探讨:
从自然条件分析: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适于人类居住;而内陆和西部气候干旱,不适于人类居住;东北部气候湿热,为原始的热带雨林,加上沿海大堡礁不利于港口建设和航运,人类尚未开发。
从对外交通方面来说:东南沿海一带有较好的港口,对外联系方便。
从殖民历史分析:英国殖民者首先到达这里而进行开发,建设城市,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
从经济方面分析:东南沿海经济发达。
6. 经济
A、特征:南半球经济发达国家,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但服务业产值>工矿业产值>农牧业产值
B、农业:世界五大小麦出口国之一,“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羊毛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发展条件:地势平坦+草原广阔+冬季温和+地下水丰富+无野生肉食动物+发达的商品性生产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