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护垫侠”(文中含有剧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这周末有两部想看的电影《印度合伙人》和《网络迷踪》,查了一下时间《网络迷踪》的拍片很少,而且时间不合适,所以最后去看了《印度合伙人》,虽然这部片子从预告片就能大致猜出来剧情与结果、剧情的一些桥段设置过于巧合、拍摄手法也有一些朴素,但是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情节,所以把这部励志电影推荐给大家。

以下为电影介绍,文中有很多剧透,介意的小伙伴可以观看完电影再来看,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印度合伙人》根据印度草根企业家Muruganantham真实事迹改编,讲述的是一个印度普通的乡村男人拉克希米为了改变妻子艾普特不能在生理期使用安全健康的卫生用品,而去寻找生产低价卫生产品的方法,最后创造除了产品,改变了整个印度女性的健康问题的故事。

现实中印度草根企业家Muruganantham是一名手工织布工,14岁父亲过世后他被迫辍学赚钱提供家用。多年来一直生活在贫穷之中,做过很多种工作——机床操作员、农场工人、电焊工和销售代理,收入都只是能够维持生计而已。

36岁时Muruganantham与他的妻子结婚,婚后他发现妻子因为买不起卫生巾在生理期时使用的是肮脏的破布,而这肮脏的破布会引起极大的健康问题,有的女性因此而感染,有的女性因此而不育,更有甚者因此而失去生命。

为了改变现状,Muruganantham采用了棉花、羊毛去制作护垫,并以此让妻子去体验,然而并没有效果。为了缩短实验周期,他寻求了周边女医学院学生进行试验,但这个话题并不被世人所接受,没有人愿意帮助他。

为了坚持试验,他自己使用气囊和橡胶管去模拟试验,但试验还未成功,世俗的眼光已经不能让他继续下去,妻子也因此与他离婚。然而,事业的失利与家庭的失败并没有打败他,经过两年时间,他从松树树皮中提取了纤维素来制作护垫,完成了材料的选择。又过了两年他发明了价格低廉易于使用的护垫生产机器。再一年后,他把这种机器普及到了印度29个州中的27个,帮助印度女性解决了健康问题的同时也带动了印度的就业与发展,成为了2014年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个人之一。

故事的最后,Muruganantham的妻子与他重新一起生活,这段传奇也完美的画上了句号。

《印度合伙人》中基本还原了Muruganantham的传奇故事,但相比于传奇故事,电影呈现给我形象的更加深刻、震撼,印度的家中都是一个个小楼,小楼的外面有一个露台,每当女性生理期的时候都要睡在露台外面,不能行动也不能做事,不管他是刚成年的孩子还是耄耋的老人,不管外面炎热或寒冷,一个月都要睡在外面五天,这本身就是对女性的不尊重,因为印度的文化对生理期有着严重的歧视与恐惧,然而,我们都是母亲所生所养,难道不应该对女性有着更多的尊重么?

电影中男主第一次见到妻子住到露台时想要询问却被全家人阻拦,第二次想要帮助妻子却被妻子叫做多管闲事,男主试验做护垫失败后妻子认为他的行为不可理喻,男主更多尝试寻求帮助,找到了他的亲妹妹试验护垫却得到了不要再彼此联系的回应,找到一个刚成年的小姑娘去做试验,却被冠以“变态”的恶名。

把电影中的矛盾推向高潮的一个桥段我记忆犹新,男主由于没有试验对象,所以自制装置进行试验,但试验失败颜面尽失,村里的人把他围在一棵树下,妻子因为颜面尽失要与他分开,男主的母亲说“我可以证明,这个孩子已经被恶魔缠身,他已经疯了,我亲眼见证他的变化,你们怎么处置他都可以,他已经无可救药了”,虽然具体的言语可能有些偏差,但是大意是这样的。

试问,一个母亲怎么会让自己亲生的孩子任人处置,怎么会去向外人证明他的孩子已经无可救药,如果一个孩子做的事情,他都不能得到最亲密的妻子与家人理解,那么,谁还能理解他呢?

这一切都来自于文化的落后,思想的落后,当我们处于一个封建的社群中,我们想做一些改变现状的事情会有多难,电影中的男主走到了妻离子散、背井离乡的不归路上,一切不利的情况都到了极端,但最后男主还是成功了,他遇到了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思想,有知识的伙伴,他们做出了产品,也改变了社会,获得了成功。

达芬奇可能是最早提出日心说的人,但他没有公布只是在手稿中记录,可能是因为当时这些并不会被社会所认可,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社会的力量,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被教会所迫害而死,在封建的过去人们更愿意接受他们接受的东西,对于推翻现实的东西往往不会接受,哪怕他是对的,但事物的发展是优胜劣汰的,是金子一定会发光,不管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印度的护垫侠、互联网还是当下大热的VR、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等,飞速发展的事物不会等我们明白了再去发展,机会也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放下眼前的烦恼,努力去做正确的事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