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辩解后果:作茧自缚,一地鸡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10

最终,还是启动了“召回”。

11月6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公告了理想汽车的召回信息,宣布自即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11月14日至2020年6月1日的共计10469辆 理想ONE电动汽车。

 

 

十分钟后,理想汽车官方微博发布致歉信,称将严格按照国家市场监管局的要求,对召回的理想ONE电动车免费更换球销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预计召回工作将在3个月内完成。

这封迟来的道歉信,为理想的“小聪明” 买了单,也为理想的“小伙伴”上了节课。

 

 

“我承认车有设计缺陷,但这很正常。”

向来敢说话,会说话的李想,竟然在自家舞台上“翻车”了。

11月1日,理想汽车在秋季媒体沟通会上,首次公开回应了近期沸沸扬扬的“断轴”事故,并给出了前悬架下摆臂球销升级的解决方案。

 

 

故事的根源的始于一个球。

在早期版本的理想ONE上,“这个球”比较容易在碰撞时从球销脱出,结果就导致在事故中受到大力会发生“断轴”的情况。过去几个月,媒体陆续有过多起报道。按照官方数据,截止2020年10月31日,累计发生前悬架碰撞事故97起,其中共有10起脱出。

为了降低早期用户在发生碰撞事故后前悬架下摆臂球头脱出的概率,理想汽车将为2020年6月1日及以前生产的理想ONE免费升级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球销。

同时,自2020年6月2日起生产的理想ONE已经使用了球销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

对此,沟通会上,有记者开始有了第一重困惑,既然理想汽车在6月份已经意识到了设计缺陷,并且对后续车辆进行了升级,但为何未对老用户立即进行“升级”,而是要等到近半年以后?

至于这背后的原因,理想销售服务副总裁刘杰解释称:“因为6月2日前10469台只有2起脱出,样本太少。”

直到内部发现,从6月到10月这批“新”车采用新型(圆型)球销后,脱出率不降反升,由原先的2起激增到10起。至此,理想高层才对用户坦白误判,开始补救措施,也就是所谓的“升级”。

 

 

至此,第二重困惑渐起,当场有记者便抛出了疑问,免费升级不就是召回么?

不过,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却解释称:“不是召回——影响正常行驶的才叫召回,悬架球头在发生碰撞后才脱出,所以不叫召回。升级肯定是因为当时有缺陷,这很正常。”

为避免断章取义,李想在“这很正常“后,做了进一步解释,他说:但是这个缺陷跟其他正常行驶就断掉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发生碰撞时断的概率超过正常车的平均值,如果不撞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不过,我们也认为这是要解决的,这样的场面和状况对于车主而言会带来心里的隐患,所以必须更换。

虽然言语中充满着“对用户负责”,但仍然遭到不少人的吐槽:谁家的车会在正常行驶就发生断轴?碰撞后发生多次断轴事件,就应该及时得到重视。甚至有不少网友调侃,李想用“硬件升级”重新定义了“召回”。

“无论是召回,还是升级方案,做法上都是对球销进行免费升级处理。不同之处在于,‘召回’两个字眼很容易让人与品质缺陷、事态严重挂钩,将折损品牌形象,而‘升级方案’的正面意义更大,能尽量缩小负面事件的影响。”有业内人士指出。

 

 

事实上,这并不是理想汽车第一次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今年5月份时,一辆理想ONE在长沙街头停车并自燃,从网上流传的图片及视频可以看出,车辆前机舱出现了明显的着火现象,但是理想汽车偏偏用“前机舱冒烟”来削弱影响,维持形象。

当时官方公告一发,也是引起群嘲。很多网友犀利留言:“你们公司重新定义了‘冒烟’这个词吗?”“起火就起火,真诚点不行吗?冒烟是怎么个冒烟法?”

可见,理想汽车以及李想本人,十分热衷于重新定义词汇这件事。

然而,事实即为事实,质量问题不可能靠任何的美化的词语来掩盖,而多次的辩解及迟来的道歉,显然少了一层原本的“诚意”。

 

 

即便主动,也各有理由。

造车圈内,召回似乎成为了一个不可触及的词语。

要不是理想太善于表达,或许,威马会是11月的主角。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威马EX5电动汽车一共发生了四起自燃事件。

 

 

10月28日,威马汽车通过微博发布“召回声明”称,已主动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计划,将召回此前生产的,装备了指定型号的动力电池的部分2020款威马汽车产品,共计1282辆。并将通过授权经销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其他电芯品牌的动力电池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威马汽车将“冒烟起火”事件归(shuai)咎(guo)于动力电池。官方在声明中表示,引发自燃的主要原因是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异常析锂,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芯短路,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并产生起火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而“电池供应商”中兴高能在此后发表的声明中称,只有福建省的两起自燃事故中涉事车辆使用的电池是由本公司生产的,而北京的自燃事件中的车辆电池并非本公司提供。

 

 

“领军者”特斯拉,也同样陷入“召回”风波。

10月23日,特斯拉发表声明,因为车辆前后悬架存在安全隐患,计划召回2013年9月至2018年1月进口国内的共计29834辆Model S和Model X。这也是目前为止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进行的最大规模召回行动。

正当大家觉得特斯拉“终于承认了车辆的确存断轴风险”时,据媒体报道,特斯拉在给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一封信中,否认其车辆悬挂存在隐患,并表示出现损坏并非质量问题,而是部分中国车主滥用造成,“我们只能选择自愿召回,否则将背负沉重的行政负担。”

如此两面派的做法再次刷新了特斯拉的作派。

 

 

只是一次诚恳的召回,真的那么难吗?

近年来,造车新势力们纷纷加速奔跑,追赶发展窗口期,谁也不甘示弱。他们不仅要在整体销量上发力,还要在车辆的相关附加功能上更加先进,例如自动驾驶,现在都成了新势力电动汽车的标配。显然,召回不能成为拖后腿的“标签”。

然而,他们可能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汽车除了先进性还要保证安全。“生产汽车不是模拟游戏。”如果汽车一直带着安全隐患,那再好的驾乘体验都谈不上。

如今,一件件缺乏“诚意”的召回事件也暴露出:“跑快”的造车新势力们同样拉下了不少功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报价大全

汽车之家报价报价大全

预约试驾

车家新车预约试驾

4S经销商

汽车之家4S店经销商

二手车

汽车之家二手车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车型大全购车计算销量排行新能源车新车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