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哪里能学到正宗的咏春拳?

一般学多长时间能成型?

第1个回答  2011-12-29
“米机王”是以故广州著名咏春拳武术大师黄沪芳先生的拳艺名“米机王”而命名的。米机王是解放后第一届中山大学商科毕业生。自幼在祖父黄伯栋的影响和支持下,习练南派十三家拳术。后机缘巧合,拜在咏春拳派第八代掌门黄祯宗师门下学艺七年。艺成后在南粤大地未逢敌手。先后在三百多场大小比赛中获胜。亦曾在解放初期大炼钢铁时期捐赠飞机、大炮的义演拳击赛中获得金牌。后在南粤大地公开授徒,所授门徒众多,大多英勇善战,米机王“佛山咏春拳”派系在咏春拳界不可或缺的地位。且以实战为主,凶悍著称。

  “一九九八年春,黄沪芳先生不幸谢世。黄念怡师父为纪念其父正式举旗成立“米机王”咏春馆。吸引了广大海内外的有识之士前来学习。

  米机王咏春馆现有的教练基本上都是以米机王“佛山咏春拳”创始人黄沪芳先生的嫡传弟子,黄念怡师父及亲传弟子任教,有着近十多年的教学经验。

  在馆长和各位教练的努力下,米机王咏春馆在成立了短短两年时间内就有了辉煌的成绩。如:2000年10月21.22日在佛山举办的“禅,港,穗精武---玫瑰杯”咏春黏手邀请赛上,米机王咏春馆有10人上场,就获得了3金,2银,5铜的好成绩。其中获得金牌的有青年组75公斤级的严嘉锵,青年组亚军赖四海。成年组75公斤级的简汝添和成年组65 公斤级的黄念怡师父。特别是黄念怡馆长更是轻松自如得战胜了比他高一级别的对手,获得金牌。更得到全场欢呼,从此与佛山咏春拳名师结下深厚友谊,创下黄念怡师父更光辉的一页。
梁赞

  生于1826年,卒于1901年,鹤山古劳乡东便村人,世居佛山清正堂街。自幼随父在佛山筷子里“赞生堂”药材店经营,精通医术,有“佛山赞先生”之誉。少时喜武,曾广聘名师传授武功。后为求深造,师从粤剧武生黄华宝学习咏春拳术,又向少林弟子梁二娣学习六点半棍法。光绪初年,梁赞在“赞生堂”内收徒授拳,将咏春拳术发扬光大,被咏春门人推崇为一代祖师,除子梁壁外,得衣钵真传的还有陈华顺、雷汝济、卢桂(猪肉桂)、梁奇(流氓奇)、大山树(佚名)等。晚年曾回鹤山古劳授徒最后病逝于佛山。

陈华顺

  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顺德杏坛东马宁乡人。13岁时在佛山米店做工,后以找钱为业,故有“找钱华”之称。陈个头高大,天生神力,对武术十分痴爱,39岁时,拜当时佛山有“咏春拳王”之称的梁赞学习咏春拳,先由木人华(李华)代教,1889年李华病逝后由梁赞亲自教授。陈悟性颇高,对梁赞所传之技苦练不缀,故得其师衣钵真传。他不仅能武,且能善医,在随师学艺其间同时习研医术,1895年梁赞年老时还代师坐堂诊治病人。

  陈华顺在佛山的门徒甚多,除传技儿子陈汝棉外,有雷汝济、陈锡侯、何×建、黎厚培、陈孔大、吴小鲁、何汉侣、吴促素、叶问等。1911年,陈华顺因中风回乡养病,1913年病逝。

陈汝棉

  顺德籍,1884年出生于佛山。八岁时始随父亲陈华顺习咏春拳,由于自幼耳濡目染,加上数载勤学苦练,陈汝棉很快便有相当根底。技成后,在佛山西便巷“陈氏宗祠”开设医、武馆授徒兼医治跌打伤科。因拳法出自父(梁赞首徒),故求技者众多,除传子陈家炎(木),陈家廉外,咏春名师区康,招就等皆出其门下。1932年后,陈汝棉到广西梧州设馆,挂匾曰:“佛镇陈馆”,后又在贵县广收门徒,其拳法拳技为人犯法道,时人称“两广陈汝棉”。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病逝,享年58岁。

叶问

  (1893年枣1972年)佛山桑园叶族人,幼年从师梁赞首徒陈华顺学习咏春拳术,后随师史吴仲素、梁壁(梁赞之子)习技。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传授咏春拳术,从而一举成名。其徒除总会及分会的会员、港九各地的中国工人外,还有在港的各籍留学生。其弟子中还有扬威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龙。叶问在港传技20余年,为咏春拳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后人和门徒叶准、叶正与李小龙、黄淳梁、徐尚田、梁湘不仅在港、澳、台地区将咏春拳发扬光大,更将咏春种子播向世界各地。现在其门人在香港成立有“咏春体育会”和“国际咏春总会”等组织,致力于咏春拳术在全世界的推广与普及,并已取得累累硕果。

吴仲素

  生于清代末年,世居佛山。其父为经营陶瓷器的店东,家颇富有。吴促素甚喜武术,其父特地聘请咏春名师陈华顺至其家中让吴拜师学艺。吴父本与陈华顺为好友,并经常在经济上资助陈,为答谢吴父,陈华顺亦不惜将本门功夫悉心尽传。吴仲素经数年苦练,技艺大成,成为陈华顺衣钵真传之人,并代师授拳小师弟叶问。民国初年,吴仲素在古路头街开设武馆,投其门下多是富家子弟,如合记盲公饼东何兆初,跌打名医李寿彭,“大益”五金店东张升若,李众胜堂少东李赐豪,英聚茶楼司库梁福初。当时佛山名重一时的“咏春三雄”阮奇山、姚才、叶问也常到其武馆受其点拨以及切磋拳技。
  吴仲素生平喜广交武术界的朋友,为朋友挥金如土,义气甚重。晚年逝前数年,生活已是相当拮据,幸得众多门徒合力资助维持,得以颐养天年。

黎叶篪

  原籍南海小塘,父辈落籍佛山。其父在佛山经营油糖粉面、火水、故衣,家财颇丰,宅弟在朝阳街。黎自幼全弱,早期曾从师陆兰官学艺,13岁拜陈华顺之徒雷汝济学咏春拳以防身强身,又随师学习跌打医术。经近30多年刻苦练习,拳技日渐精湛,四十岁时开始授徒,门徒有劳华、劳煊、扬德、许三珠、霍润芝等。

  黎为人宽厚,武德纯良,过去学咏春拳者大多为富家子弟,而其所授之徒多为搬运、打棉胎的普通工人,他待徒如子,授拳从不收分文;他善收藏古董,不少英、日商人欲向他购买出境均不允,并于1956年向市博物馆无偿捐赠了珍贵文物三件;解放后在市二运公司工作期间,看到搬运工人常扭伤手脚,他献出雷汝济秘传跌打药方,并自制“刀伤散”散发南海小塘故乡的农民兄弟;土改前夕,将南庄田亩产业悉数献出。

阮奇山

  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世居佛山朝观里,其父阮宠明是民国初年永安路从事化工颜料业的富商。阮奇山排行第五,人称“阮老楂”。他自小生性顽纵不羁,酷爱武术,其父不惜以重金先后礼聘咏春武术名家郭宝全、冯少青为其兄长阮济云及阮奇山教授拳技,二人数载勤奋,技乃大成,尢以被后人称为“佛山阮老楂”的阮奇山,他天资聪颖,在研习拳术中懂得科学地融会贯通,将咏春门的拳、桩、刀、棍等功技挟于一身,与叶问、姚才被门人誉称为“咏春三雄”。生年将绝技传授于弟子黄祯以及其传人,在世界各地将咏春拳发扬光大。源出阮奇山一脉为数不少。1956年阮病逝于广州,享年69岁。

黄 祯

  黄祯得传绝技后,在广东 佛山 南海 广州等地开始民间正式传播咏春拳术,教授弟子门人众多,尤其是广州米机王.

米机王

  米机王得传咏春绝技后,感咏春是一武术瑰宝,按当年的传播速度以及保守的思想,将来一定失传.

于是就公开在广东各地传播咏春拳,至使很多咏春师父对米机王怀有敌意.由于米机王为人心胸开朗,又以诚待人,后来化解不少恩怨.

也就是咏春术得以广为流传,在广东地区,留下不可或括的一功.教授弟子已经是遍布世界各地......

晚年更将传统咏春教学方案加上他习武的心得结合,悉心教授他的几个儿女,特别是黄念怡馆长...

黄念怡

  自其父去世后,为使米机王几十年的心血不至湮没,于是创立了米机王咏春馆.

更将咏春拳术旧的教学方法,刻苦整理以至从新命名为"米机王咏春拳"并将"米机王"进行商标注册.

目前在广州都以学习米机王咏春拳为主流,更是发展迅速,在海外开设了很多分馆.
第2个回答  2011-12-27
给你推荐一下,国际咏春总会的—北京支部,梁挺的弟子!也是大陆华北地区唯一授权人!我在哪里练!是张建成师傅教,我也在其他门派学过,但感觉还是梁挺拳系比较好,统一课程,其他的好像想到哪儿教到哪,教的都不一样,千奇百怪!
或者广州江门!是梁挺的大弟子 梁国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2-27
你好,我建议你去郑州学正宗的 意形拳 只要两年可学成,是新拳种,威力很大,我明年也会去学,打架防身,健身,养生于一体,他还配有内功的哦,我就主要是冲着内功去的!
第4个回答  2011-12-27
可以去北京咏春拳学总会,叶问大弟子黄淳梁系的传人,王志鹏师傅,在北京教咏春拳12年了,功夫很厉害。
第5个回答  2011-12-28
咏春拳基本不存在实战强的师傅了,失传得差不多了,大多都在沽名钓誉装,刮前辈的锅底,有名无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