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历史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9

余姚的别名及历史渊源

余姚历史悠久,境内河姆渡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定居,繁衍生息。相传是“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秦时置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200)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

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1295)又升为余姚州。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复县。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设九区、八个镇、六十三个乡。到2002年底,全市设17个镇、2个乡、4个街道。

余姚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三大历史文化闻名于世。一是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 1973 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它的稻作农业、干栏式建筑、划桨行舟和崇鸟敬日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遗存,足以让人们叹为观止, 被人们誉为“七千年前的文化宝库”。 二是“姚江文化”。自汉以来,余姚名家辈出, 群彦争辉, 故有“姚江人物甲天下”的美誉。三国的虞翻,是著名的《易》学家;东晋时的虞喜,最早发现了“岁差”;隋唐时虞世南,被唐太宗誉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在众多的名家中,首推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和黄宗羲,被誉为“四先贤”,王阳明和黄宗羲被列入中国十大思想家。余姚也因此被称为“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三是浙东红色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余姚梁弄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 *** 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等领导机关均设在余姚梁弄。浙东根据地人民在中国 *** 的领导下,在浙东大地燃起了抗日烽火,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余姚历史大记事:

://yywhty.gov/lishi/4.#

余姚的别名及历史渊源

余姚历史悠久,境内河姆渡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定居,繁衍生息。

相传是“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秦时置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

东汉建安五年(200)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 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

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1295)又升为余姚州。

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复县。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

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设九区、八个镇、六十三个乡。到2002年底,全市设17个镇、2个乡、4个街道。

余姚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三大历史文化闻名于世。一是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

1973 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它的稻作农业、干栏式建筑、划桨行舟和崇鸟敬日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遗存,足以让人们叹为观止, 被人们誉为“七千年前的文化宝库”。

二是“姚江文化”。自汉以来,余姚名家辈出, 群彦争辉, 故有“姚江人物甲天下”的美誉。

三国的虞翻,是著名的《易》学家;东晋时的虞喜,最早发现了“岁差”;隋唐时虞世南,被唐太宗誉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在众多的名家中,首推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和黄宗羲,被誉为“四先贤”,王阳明和黄宗羲被列入中国十大思想家。

余姚也因此被称为“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三是浙东红色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余姚梁弄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 *** 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等领导机关均设在余姚梁弄。

浙东根据地人民在中国 *** 的领导下,在浙东大地燃起了抗日烽火,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余姚历史大记事: ://yywhty.gov/lishi/4.#。

求 一篇写余姚文化的文章 300字以上

余姚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以余姚先人为主体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姚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史前文化,璀璨夺目。

距今七千年前,余姚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史前文化——河姆渡文化,使余姚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河姆渡遗址位于余姚河姆渡镇,因遗址所处的姚江河姆渡口而得名。

1973年6月,当时的罗江公社在建造排涝站时发现。经调查,该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

经过1973年和1978年的两次科学发掘,共揭露面积2800平方米,出土了大批重要遗物、动植物遗存、大片木结构建筑遗迹和大量的人工载培稻谷。经碳 14测定,该遗址的最早年代在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罕见的珍品而闻名于世,被人们誉为“七千年前的文化宝库”。

1977 年,我国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夏鼎先生将该文化类型命名为“河姆渡文化”。经过20几年的考古实践,可以发现河姆渡文化是以姚江流域为中心,广泛分布于宁绍平原,并跨越东海,直至舟山群岛。

至今,在姚江流域,已发现了20几处河姆渡文化类型遗址,大多位于余姚市境内,比较著名的有丈亭镇鲻山遗址、三七市镇田螺山遗址、河姆渡镇鲞架山遗址等。河姆渡文化在中国考古史上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良渚文化一起被称为浙江史前文化的“两朵奇葩”。

二、千年古城,历史悠久。 余姚城素为县治所在,具有近2000年的建城史,为浙东地区著名的古城之一。

古城由南、北两城组成,双城合璧,别具一格。北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200),南城筑于明嘉靖年间。

直至今日,余姚历史城区内原有的里巷格局、街道尺度、河网水系仍有相当部分保存完好,并与成片的民居构成了较完整的古城区风貌。 三、名人辈出,光耀中华。

余姚历代名人辈出,群星璀灿,光耀中华。汉代高士严子陵,以高风亮节著称于世。

晋代有天文学家虞喜,他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岁差”。唐代有“初唐四书家” 之一的虞世南,元代有名医滑寿。

至明清时期,姚江人物甲天下,仅明朝一代余姚中进士387人,其中状元3人,并有武进士43人。其间有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被日本奉为“胜国宾师”的中日文化交流先驱朱舜水、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黄梨洲等。

梁启超曾说:“余姚区区一邑,而自明中叶迄清中叶二百年间,硕儒辈出,学风沾被全国及海东”。 四、红色摇篮,谱写壮丽。

余姚也是一方红色的土地。抗日战争时期,余姚梁弄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 *** 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等领导机关均设在梁弄。

浙东根据地人民在中国 *** 的领导下,在浙东大地燃起了抗日烽火。从1942年至1945年,浙东军民组织大小战斗643次,攻克日伪大小据点110余个,击毙、击伤、生俘日伪军万余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梁弄也因而被称为“浙东延安”而载入史册。 五、文献名邦,遗泽丰厚。

余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有“东南名邑”和“文献名邦”的美誉,历史文化的积淀十分丰厚。至今,余姚市境内拥有各类人文胜迹500多处,其中较为重要的有100余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

另外,市文物部门还收藏有新石器时代至解放战争时期的金石、陶瓷、书画等文物8000余件,古籍近40000册。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余姚数千年灿烂历史的见证。

余姚的由来

余姚历史见于文献记载从虞舜开始,先后有“舜耕历山”、“禹藏秘图”之说。

春秋时期余姚属越国,战国中期余姚成为楚国辖地。余姚秦时置县,建县已有 2200 多年历史。

1985 年,经国务院批准,余姚撤县设市, 1995 年,余姚被国务院升格为二类市。 余姚城素为县治所在,古城由南、北两城组成,双城合璧,别具一格。

北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 200 ),南城筑于明嘉靖年间。直至今日,余姚历史城区内原有的里巷格局、街道尺度、河网水系仍有相当部分保存完好,并与成片的民居构成了较完整的古城区风貌。

余姚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三大历史文化闻名于世。一是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

1973 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它的稻作农业、干栏式建筑、划桨行舟和崇鸟敬日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遗存,足以让人们叹为观止, 被人们誉为“七千年前的文化宝库”。

二是“姚江文化”。自汉以来,余姚名家辈出, 群彦争辉, 故有“姚江人物甲天下”的美誉。

三国的虞翻,是著名的《易》学家;东晋时的虞喜,最早发现了“岁差”;隋唐时虞世南,被唐太宗誉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在众多的名家中,首推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和黄宗羲,被誉为“四先贤”,王阳明和黄宗羲被列入中国十大思想家。

余姚也因此被称为“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三是浙东红色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余姚梁弄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 *** 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等领导机关均设在余姚梁弄。

浙东根据地人民在中国 *** 的领导下,在浙东大地燃起了抗日烽火,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余姚文化习俗

余姚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 概况 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03′。

总面积1527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82.58万人。

市人民 *** 驻兰江街道北兰江路1号,邮编:315400。行政区划代码:330281。

区号:0574。拼音:Yuyao Shi。

地理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波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县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县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西极距58.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

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28.33%,水域289.26平方公里,占18.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间有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

全市耕地64.35万亩,园地9.84万亩,林地72.15万亩。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

并有众多湖塘水库。牟山湖为境内最大海迹湖,正常蓄水420万立方米,四明湖为最大人工湖,总库容1.2亿立方米。

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阳光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6.2°C,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

山区溪流众多,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小水电约2万千瓦,已开发9414千瓦。姚南山区萤石、高岭土和花岗岩资源丰富,有开发价值。

萧甬铁路横贯中部,329国道穿越境北,姚江为浙东运河一段,水陆交通便捷。南部山区地势险要,为浙东战略要地。

汉族为主,有苗、白、壮、布依等少数民族。金属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等。

非金属矿产资源有萤石、高岭土、粘土、石英、磷、泥炭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水獭、丹顶鹤、白鹤、黑鹳、鸳鸯、灰鹤、银杏等。

中草药材有络石屯、贯众、淡竹叶、茯苓、丹参、金银花等40余种。土特产品有茶叶、杨梅、干菜笋、佛雕、工艺草编。

名胜古迹有河姆渡遗址、黄梨洲墓、 *** 浙东区党委旧址、王阳明讲学处、通济桥与舜江楼。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余姚市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52个社区、265个居委会: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郎霞街道、低塘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埠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曹娥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鹿亭乡 2006年1月1日,原东北街道更名为凤山街道,西北街道更名为阳明街道,东南街道更名为梨洲街道,西南街道更名为兰江街道。

历史沿革 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说,《风土记》载,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

另一说,《越绝书》裁,夏少康封少于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故曰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余山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此为第三种说法。

还有一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故名。再有一说,明代《郡县释名》说,县隶会稽,在余姚山之西,以河东有姚姓,故曰余姚。

近有人主张,余姚为越语地名,其义石明。 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姚州)。

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余姚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复县。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

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设9区、8个镇、63个乡。 经济 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298.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一产22.53亿元,二产175.13亿元,三产100.4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分别为7.6:58.7:33.7。

按现行年平均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达到4404美元。 余姚物产丰富,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农林牧副渔各业齐会的综合性农业区域。

被国家授予“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蜜梨之乡”和“中国红枫之乡”称号。近年来,余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全市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已形成蔬菜、竹笋、茶叶、果品、畜禽、水产六大农产品商品基地,涌现了“瀑布仙茗”、“舜水蜜梨”、“国泰榨菜”等名牌农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余姚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余姚的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为扎实,有“塑料之乡、模具王国”之称。

工业经济以仪表、电子、塑料、化工、轻纺、机械、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机电仪一体化、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同时以制笔、按键、灯具、汽车配件、水暖设备、。

余姚文化习俗

余姚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 概况 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03′。

总面积1527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82.58万人。

市人民 *** 驻兰江街道北兰江路1号,邮编:315400。行政区划代码:330281。

区号:0574。拼音:Yuyao Shi。

地理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波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县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县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西极距58.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

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28.33%,水域289.26平方公里,占18.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间有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

全市耕地64.35万亩,园地9.84万亩,林地72.15万亩。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

并有众多湖塘水库。牟山湖为境内最大海迹湖,正常蓄水420万立方米,四明湖为最大人工湖,总库容1.2亿立方米。

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阳光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6.2°C,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

山区溪流众多,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小水电约2万千瓦,已开发9414千瓦。姚南山区萤石、高岭土和花岗岩资源丰富,有开发价值。

萧甬铁路横贯中部,329国道穿越境北,姚江为浙东运河一段,水陆交通便捷。南部山区地势险要,为浙东战略要地。

汉族为主,有苗、白、壮、布依等少数民族。金属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等。

非金属矿产资源有萤石、高岭土、粘土、石英、磷、泥炭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水獭、丹顶鹤、白鹤、黑鹳、鸳鸯、灰鹤、银杏等。

中草药材有络石屯、贯众、淡竹叶、茯苓、丹参、金银花等40余种。土特产品有茶叶、杨梅、干菜笋、佛雕、工艺草编。

名胜古迹有河姆渡遗址、黄梨洲墓、 *** 浙东区党委旧址、王阳明讲学处、通济桥与舜江楼。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余姚市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52个社区、265个居委会: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郎霞街道、低塘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埠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曹娥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鹿亭乡 2006年1月1日,原东北街道更名为凤山街道,西北街道更名为阳明街道,东南街道更名为梨洲街道,西南街道更名为兰江街道。

历史沿革 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说,《风土记》载,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

另一说,《越绝书》裁,夏少康封少于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故曰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余山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此为第三种说法。

还有一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故名。再有一说,明代《郡县释名》说,县隶会稽,在余姚山之西,以河东有姚姓,故曰余姚。

近有人主张,余姚为越语地名,其义石明。 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姚州)。

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余姚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复县。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

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设9区、8个镇、63个乡。 经济 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298.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一产22.53亿元,二产175.13亿元,三产100.4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分别为7.6:58.7:33.7。

按现行年平均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达到4404美元。 余姚物产丰富,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农林牧副渔各业齐会的综合性农业区域。

被国家授予“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蜜梨之乡”和“中国红枫之乡”称号。近年来,余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全市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已形成蔬菜、竹笋、茶叶、果品、畜禽、水产六大农产品商品基地,涌现了“瀑布仙茗”、“舜水蜜梨”、“国泰榨菜”等名牌农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余姚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余姚的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为扎实,有“塑料之乡、模具王国”之称。

工业经济以仪表、电子、塑料、化工、轻纺、机械、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机电仪一体化、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同时以制笔、按键、灯具、汽车配件、水暖设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