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个词高度评价一个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1.0

如果我问你,请用一个词来高度评价一个人,你会用哪一个词?

放在过去,你可能会选“善良”、“能力强”这样的词。可是你发现没有,现在越来越多用来高度评价别人的词是——“靠谱”。

靠谱,正在变成一个人社会生存的首要优点。

这个变化背后,其实有一个大趋势在起作用。我们首先得定义什么是靠谱,最近有一篇文章,说靠谱就是三件事: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说是三件事,其实是一件事,就是你要在协作中完成闭环。所谓闭环,就是一件事有开头,就必有结尾。但是一般人做到这一条并不容易。

我们可以自省一下:进行一项事情,你不会半途而废吗?一件东西用完之后,你一定放回原地吗?别人跟你说一件事,你办不办得成,都一定会回复吗?如果当时不能及时回复,在你能回复的时候,你会解释一下上次不回复的原因吗?

这都叫有开头,必有结尾,一件事在你这里完成了闭环。

当年,张瑞敏在海尔抓管理,最开始是从工人不要在厂区随地大小便开始的。等完成了这种基本素质教育,再抓管理,重要的抓手,就是“闭环”两个字。

比如,在海尔上班的时候,你把椅子从桌子下拖出来,坐下开始工作。但是可能一会儿又要起身去办事,那就一定要把椅子推回去,否则就是犯规。海尔管理员工闭环,是从这么细致的地方入手的。

都说有礼貌的孩子人人爱。本质上讲,对你的尊重,也是孩子完成了一个闭环。见面叔叔阿姨好,离开说再见。

我们生活中多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邻居家的小孩来做客,进门的时候喊叔叔阿姨,你满心欢喜,觉得孩子真懂事。去厨房给他做午饭,结果出了厨房门,只听一声门响人走了。你以为是丢了到处找,后来发现那只是他的不告而别。于是,先前对他的那点美好印象,瞬间崩塌。这是什么破小孩,一点礼貌都不懂!以后你见到邻居还是笑脸相迎,可转过头就是一声叹息。哎,邻居人明明看起来不错,怎么家教是这样。从此,你对邻居家的印象都会大打折扣。

你也曾给客服打过电话,如果对方告诉你,现在查不到你要的信息,但之后会给您回个电话。这一句承诺,使你心安。也许查无结果,电话回你,给他服务打五星。不回你,心里咒骂,再不信他。

在人事招聘界有句话,叫“回去等通知吧”,其实往往就意味着没下文了。“老江湖”,自然知道何去何从。“刚出道”的,还在傻等。

所以你看,靠谱在孩子那里就是礼貌,在成人世界是诚信。不是说你很聪明,不是说你答应了什么就一定能做到什么。那是神仙,那不叫靠谱。靠谱,是你和周边的协作网络保持高效的互动。

所有的人都因为这个闭环的行为习惯,和他人、和组织首尾相接,凝结成了一个高效的行为网络。这种高效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不断线。刚才说“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这三点,本质上就是不断开和协作网络的链接。你从协作网络上接到一个信息或者任务,处理完毕之后,一定要再反馈给网络,确保两头连接。

比如,你可能接到过有人发来这样的信息:“我手机快要没电了。咱们先聊着,等下万一我没声了,就是手机断电了。我20分钟之后能充上电,先跟你说一下。”

这样的人,不管是生意伙伴还是生活伴侣,都差不到哪儿去,都是靠谱的人。因为他们特别在意,不失去和你的链接。这是在网络社会生存的第一法则,不断线。

还有第二个法则,就是“可预测性”。

不是要求你有多大本事,而是你的能力边界要让协作伙伴知道,他们能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找你,找你能把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

作为一个网络节点,最大的美德,不是能力强,而是不给协作者带来风险。有些人能力很强,但是答应的事做不到,遇到危机不求助,直到把小麻烦拖成大麻烦。这也叫不靠谱。

在网络协同的环境下,能力大,不如能力确定。能力越确定的节点,吸引到的连接就越多。连接越多,价值就越大,这是对你靠谱的回报。

你看,“靠谱”这种品质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为啥?因为衡量人的价值尺度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过去,一个人被高度评价,是因为他个人能力强、品质佳。但是现在一个人被高度评价,是因为他能够更顺畅地和网络协同,甚至能够领导和发起网络协同。从网络的角度评估人,而不是孤立地看这个人本身,已经是我们的一种认知习惯。

其实游学的目的,正是带你去见识和体悟世界协同环境中的网络效应,与更多的人链接,在更丰富的眼界中收获。你可以从看到这篇文章后就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也可以通过游学,去切身体会,把感受映刻在脑子中,伴随一生。

游学并不等同于旅游——从自己生活腻歪的地方,到别人生活腻歪的地方。游学的核心,是学,是在世界的协同网络中,学会网络协同。网络效应,是人类财富增长和平等化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人类文明发展最基本、最底层的逻辑。

2.0

游学也不等同于留学。它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简单的学习,它既是家长给予的一种奖励,更是一种留学体验。是在学习之中潜移默化的体验人生,在体验当中学习。

天津某大学研究生院一位副院长对记者说:“不是我泼冷水,过去咱讲精英留学,到现在我认为仍应如此。你可以不是精英,但你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的人。尽管现在我们有钱了,欧美大学的校门也向我们敞开了,但也不是谁想留学都能成才。事实证明,那些在国内读书就很吃力的学生,到国外后他(她)学习成绩也好不到哪去;那些在国内就管不住自己的学生,到国外后他(她)更加放任自己。如今很多家长无视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寻求出国留学,等待着他们的多半会是一个失败的结局。”

不靠谱的人,并不是留学就能变得靠谱。但游学的确能逐步建立起人尤其孩子的“靠谱”意识,看看国外的精英是如何生活、学习,是一项成本极低的人生“试错”。

上世纪中国人出国留学,要事先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因为父母知道因经济条件不佳,孩子独自一人留学在外会吃很多苦。如今则相反,留学热背后的推手,是万千留学生的家长,好多学生不愿出国留学,甚至是畏惧出国留学,是他们的家长以爱的名义把他们动员、甚至是赶上出国留学的道路。父母亲友一帮人送孩子出国前,孩子哭得悲恸欲绝,父母搂抱着孩子苦言相劝。这样的场面,北京上海的国际机场航站楼,每天都在上演。

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后也很后悔,后悔他们事先不太了解海外的情况,以为有钱就能解决一切;后悔他们并未真正看清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在困难或诱惑面前,自家的孩子会表现出有多大的忍耐力和自控力。

很多家长事后才闹明白,出国留学的内容,绝非仅上学念书这一件事,其中还有生活自立、娱乐放松和情感交流等诸多方面的事情;还有如何走进那一陌生世界、如何让充满异域文化的社会接受自己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生活在网络协同化的世界中,必须学会的东西。恰是这些学习之外的某些问题,成了孩子难以逾越的关卡。

人类社会一直在往网络协同方向演进,这是比任何小趋势都更为根本的大趋势。

这个时代,每个人审视自己的处境,都不再是“学会啥啥啥,就不怕啥啥啥”的模式了,而是要看两点:

第一,你是不是在正确的网络中。

第二,你的行为模式是不是和网络紧密连接,是否成为网络中受益最大的节点。

说白了,在正确的群体内,做靠谱的人,才是这个时代的生存策略。

游学,正是你跳出身边的网络,对照他人的网络,审视自己,最高效的方式。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