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自言自语,是因为孩子能看见“不干净的东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不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我们听到的别人家孩子的故事,经常会有小孩子自言自语的现象。好像 孩子是在同什么我们看不见的东西讲话 ,而这种现象在孩子年龄大一些之后就会消失不见了。如果我们在问孩子在和谁说话,小的孩子可能会说出某个我们完全不知道的名字,而大的孩子,则往往对此没有印象。

对于这种情况,经常会有一些思想比较迷信的人说: 这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有“灵性”,可以看见大人看不见的“不干净的东西”,等到长大了就看不见了。 这种说法有些令人毛骨悚然,但在没有其他解释的情况下,却的确让很多人十分信服,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实际上关于这一问题在儿童心理学上早就已经有了解答:

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 孩子经常会和他们假想出的“朋友”说话,或者是与玩偶、桌椅板凳甚至花草树木进行沟通 。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充足的认识,也就不会这么认为了,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小孩子才会有这种现象的原因。


关于 泛灵心理在孩子的教育中的作用,是有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的 。泛灵心理积极的一面在于可以 有效的安抚孩子的 情感 需求 :当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他会幻想出来一个保护者;当孩子缺乏朋友的时候,他会幻想出来一些朋友;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 不会使孩子的 情感 受到过分的伤害。


这种心理如果被过分使用也有消极的作用 如果孩子的 情感 需求长时间没有得到外界满足,而沉溺于使用泛灵心理来自我满足 ,那么孩子很可能在成长以后 性格就会变得更加的孤僻内向 ,不乐意与外界交流。


一、正确认识

首先家长在面对孩子自言自语的情况时,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 这不是孩子看见了不干净的东西 ,而是 孩子在 情感 方面有一定的需求

二、理解尊重

孩子的泛灵心理在大人看来可能很可笑,但这个时候家长要 对孩子的这一心理现象保持尊重 。家长不应当直接去戳破孩子的幻想,指责孩子 “这个东西是不存在的,和你对话的人是你想象出来的” ,而是应当 对孩子的想象保持尊重。


三、合理利用

良好的利用泛灵心理也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家长可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让孩子联想到他在泛灵心理下所想象到的事物。比如当孩子问:“鱼为什么会有鱼鳞?”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就像你平时要穿衣服一样,鱼鳞就是鱼的衣服”这种方法虽然不一定准确,但比较有利于孩子的理解, 是对年龄尚小、对世界尚且无法充分认识的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四、远离错误应用

另一方面, 家长也不应当对孩子的泛灵心理有错误的应用 ,比如孩子在桌椅板凳绊倒的时候, 不要给孩子说:“都怪这桌子绊倒了”你这样的话 。孩子听了这样的话,很可能 认为错误不在自己而在桌椅板凳身上 ,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在以后养成推卸责任的坏习惯。

五、避免产生恐惧

另外相当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泛灵心理期间,如果在图画故事有时作品中看到了怪兽,妖魔鬼怪,凶杀等故事情节或恐怖形象,就很可能会 把这种可怕形象映射到自己的泛灵心理世界当中


孩子也会因此对生活中的事物产生不该有的恐惧 ,这种恐惧不止是孩子小时候会有,也经常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形成孩子固有的心理特征。部分心理学家认为:恐高、幽闭恐惧、黑暗恐惧、特定生物恐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行为,很可能都是在泛灵心理期间经受不正当影响和引导的结果。


六、及时陪伴疏导

最后,孩子的泛灵心理虽然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这依然 是因为孩子的 情感 缺位而产生的 。一般是由于家长没有陪伴孩子或者因为忙于工作经常让孩子一个人在家的结果。所以 家长应当在孩子发生这种现象时及时的对孩子增加陪伴,带孩子玩 游戏 ,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孩子尽快摆脱泛灵心理。


# 育儿 有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