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烟的社会评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天价烟是对社会的公开蔑视
2002年,香港廉政公署拘捕了高级警司冼锦华,并指控他先后三次接受免费性服务,还收受了一包价值3100港元的雪茄香烟和含有“伟哥”成分的药物。这位被誉为香港警队“明日之星”、未来警务处长热门人选的警界重要人物,被法院以“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判处入狱三年。香港《防止贿赂条例》相关条款规定,任何政府雇员维持高于收入的生活水平而无法提出合理解释,未得行政长官许可而接受礼物等,即使没有犯罪动机的证据,也会受到刑事检控。
反观内地制度,虽然中国《刑法》规定了公职人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但很难用来对付公职人员收受的属于礼品范畴的天价烟;而各类三令五申的红头文件性质的禁令,往往是花拳绣腿,对此类行为没有任何威慑力。
正是在上述尴尬背景下,某种意义上为权力量身订造的天价烟,虽然罪恶昭彰,却能够轻松地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因此,打击天价烟腐败的治本之策,不是提高消费税,而是要建立一套类似香港《防止贿赂条例》那样有具体针对性的制度,再加上严厉的执法机制的保障,让官员们不敢接触天价烟,最终使这一社会怪胎走向消亡。 政协会发高档烟
2007年,山西省忻州市纪委对河曲县原政协主席王满仓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当年5月该县召开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前,王满仓和会议秘书处商定,给参会人员每人每天发一包中华牌香烟,会期四天,人员381人。随后,由王满仓负责以每条450元的价格购买硬中华烟150条。5月23日,经王满仓批准,从县政府预拨的会议费中,付烟款67500元。
机关大盗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法院2006年宣判了一起盗窃案件。此案中的窃贼是在政府大楼工作的保安,他趁值班巡逻,先后多次进入政府大楼多个房间作案,碰巧的是,几乎每次都会偷到名贵的中华烟,涉案总价值数万元。此案一经网上公布,引起公众对公务员抽高档烟的热议。
名烟销售分配指标
江苏省淮安市曾下发红头文件规定,每个单位每年都要购买数百条本地特产名烟“一品梅”作为礼品和接待用烟,为此还专门成立了办公室,由该市主管流通的副市长担任一把手。
镇政府买名烟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政府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期间,招待用烟共用去了5277包,约为530条,均为中华香烟,有硬盒有软包,按均价每盒50元算,相当于每月要花销6万多元。此事被媒体记者采访时偶然发现。
贿赂新品
赠送烟票取代了现金成为一种新的行贿手段。义乌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龚义收受的赃物中有大量烟票。其中有一家企业一次送他100条软中华烟票,龚义用这些烟票兑换了6万多元现金。义乌市纪委透露,近些年查处的贪腐案中,几乎每个问题官员都收受了大量高档烟烟票。
接待用名烟
从2005年5月1日起,为了提高卷烟尤其是名优烟的市场占有率,促进卷烟销售,湖北省宣恩县要求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用烟管理,要求各乡镇、县直机关各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在对外交往和接待工作中一律使用名优烟。通知要求,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要进行专项检查。
地方政府推荐当地名烟
广西崇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曾下发《崇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荐真龙牌卷烟作为公务接待用烟的通知》,建议崇左市各级、各部门在各种公务接待活动中,以真龙牌卷烟作为接待用烟。真龙烟由广西中烟工业公司生产,最高档次的产品高达2000元/条。
周久耕的天价烟事件
2009年,因消费1500元一条的“九五至尊”烟而被网络曝光的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不仅丢了乌纱帽,还被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 在“周久耕天价烟”事件后,烟草行业已经要求不得生产超过批发价超过1000元一条以上的卷烟,同时又取消批条卷烟,所有卷烟都向零售户供应,如今“天价烟”价格已经不断下滑了 。
当今市场上“和天下”价格最高在1100元一条,“钻石芙蓉王”价格更是几近腰斩。据介绍,“钻石芙蓉王”当前每条在800元左右,而之前每条要卖一千三。除了在湖南销售甚广的两个主要品牌价格回落,其他省市的天价烟市场零售价格也是一路下滑。湖北的主打“天价烟”品牌“黄鹤楼1916”,已经从最高时的每条2000元,降至每条1200元左右;曾将“周久耕”拉下马的“九五至尊”,已经从年前的1500元/条,降至1000元/条。
其实长期以来,‘高端烟’的批发价格都在每条700元左右,最贵也不过800多,按照零售业10%到20%的利润分成,其到达消费终端的价格最多也不过千元。但因为供货有限,经过市场的炒作,它们一度被看做‘身份’的象征,再加上香烟市场的全开放性,价格水涨船高。” “在‘周久耕事件’后,烟草行业对于市场上高得离谱的香烟品牌,加大了货源投入,希望由此让市场回归理性,如今价格的回归,说明这种调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其实,香烟并没有天生的反腐功能,抽好烟的更不一定就是坏人。周久耕的倒台,也不在于他抽的那包“九五至尊”,而是被纪检部门查出来的“受贿超百万元”的犯罪事实。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类似事件中,公众为何总是揪住“九五至尊”香烟、名表 、名酒、别墅、情人等细节不放,甚至有不闹大不见官员掉乌纱不罢休的执著呢?
这种揪住小事不放的执著,其实恰恰映照出来公众缺乏其他正规方式监督官员的苍白现实。对掌握众多资源的官员,公众有着进行监督的天然冲动。但官员收入几何、房产几处、钱财多少、儿女亲属是否移居国外等情况,公众均一无所知,没法监督。无奈之下,只能挖空心思,从官员的日常生活中寻摸点蛛丝马迹,找出点不合常理的地方,当作怀疑的证据。
权力运行和财产状况越是不透明,就越有想象空间,也就难怪公众展开想象的翅膀,怀疑这怀疑那。有人戏称,我们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智商和官员们不断下降的道德之间的矛盾”,此言虽不确切,但官员竭力装低调、装无辜、装廉洁而网友们睁大眼睛等着他们露出破绽的监督怪相,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