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得糖尿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在看病时,经常有人问医生:经常吃糖会得糖尿病吗?要弄清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这个“糖”是指什么糖,是多糖还是单糖与双糖。如果所说的“糖”是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多吃些是不会引起糖尿病的。有些学者提出,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能提高人群的糖耐量,反而是防范糖尿病发生的一道有益屏障。
但是,如果我们所说的“糖”是指糖果、白糖、红糖、冰糖等单糖与双糖,经常吃确实会引发糖尿病。西方发达国家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和其食用糖的消耗量明显高有关。研究表明,大量摄取单糖、双糖,一则可促使肥胖率增高而使糖尿病增多,二则将会使许多隐性糖尿病患者迅速转为显性,从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病人数,这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明显。
应该强调的是,老年人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罹患糖尿病。有不少老年人本来就是隐性糖尿病或轻症糖尿病患者,这类患者没有什么明显症状,空腹时做血糖、尿糖检查也往往正常,若不查餐后血糖根本不知其患有糖尿病。此种情况下如果大量摄入单糖、双糖或输入葡萄糖,就会迅速演变为显性糖尿病,如再不注意,未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则会进一步演变成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危及生命,所以老年人要尽量少吃糖和甜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15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和相对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脂肪及蛋白质等代谢紊乱 。科学家通过对糖尿病人群的检测发现SOD活力下降是糖尿病人的一项重要生化特征,而且,患者体内自由基含量升高是SOD活力下降的原因。

                                                  SOD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科学家通过对糖尿病人群的检测发现SOD活性下降是糖尿病人的一项重要生化特征。人体摄入食物中的糖,不能正常代谢,使血糖浓度过高,破坏血管壁,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发生变化,血管壁细胞因失去水分而萎缩,以致血管变窄,血管壁弹性丧失。胰腺供血不足,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导致胰岛细胞萎缩,甚至死亡,无法中和血糖。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SOD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特殊功效。通过服用SOD,患者能迅速弥补体内SOD的不足,消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SOD保护血管壁并使其有弹性,活化胰岛素细胞,使其分泌能力增强,让受自由基损伤的胰小岛细胞慢慢恢复活力并分裂出新的胰小岛细胞,进而激活胰岛素分泌,将血液中的糖充分代谢,调节血糖浓度并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由以上可得,老年人体内的SOD更少,无法清除自身的自由基,而更加容易造成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导致胰岛细胞萎缩,甚至死亡,无法中和血糖,更容易得糖尿病。

     中老年人要更好地预防糖尿病,建议可以根据自已的情况来做以下的几点:一、健康教育,要正确的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同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平时要有良好的心态对待生活;二、减少人体自由基的产生,适宜运动,不熬夜等;三、补充外源SOD,可以多吃一些富含SOD的水果,再就是直接补充SOD,如谷奥生物SOD含片。

第3个回答  2012-11-16
糖尿病主要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据统计,60—70岁是发病高潮。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除胰岛素外,p细胞还分泌c肽,它们对糖代谢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随年龄增长,一部分老年人胰岛发生淀粉样变性,这是一种老年性退行性变,可使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丧失,促进了糖尿病发生。呵呵,楼上说吃糖,还说了单糖、多糖,看着专业,其实是不懂装懂了。
第4个回答  2020-11-02
主要因为老年人身体各个器官衰竭肝脏已经肾脏功能影响,特别肥胖老年人得糖尿病几率最高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刺激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满足机体需要,久而久之就会使胰岛B细胞增殖、肥大,造成高胰岛素血症。长期的刺激使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减弱,最后形成糖尿病
第5个回答  2020-11-11
糖尿病的原因都有
1、遗传因素
平时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几乎都是由于遗传的因素而引起的,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更显突出。如果夫妻两人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他们所生下来的孩子有一半机会是会患上糖尿病的。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有糖尿病,虽然小孩不一定会得糖尿病,但是会成为糖尿病基因的携带者,那么他所生孩子的患病率也会相对较大的。
2、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
除了遗传因素外,糖尿病发病原因就是来自于病人平时的不良习惯和一些其他的生活因素。比如年轻时的操劳过度,导致机能受损,或是先天的不足后天又失去平衡,或者未老先衰,以及肥胖的人等,体内的脂肪堆积过多,干扰到了心脏、肾脏、肺脏、肝脏和血管障碍等。这些因素致使胰腺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不足,这种现象都会产生糖尿病的得病机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