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作业2 题目:以“政府支出”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

知道的可以发我邮箱[email protected]

第1个回答  2011-11-14
我也需要这题答案啊,,,QQ:851909294
第2个回答  2011-11-14
不会写,谁有的。跪求
第3个回答  2011-11-04
这种问题,一般的学生是帮不了你的哦!我觉得还是到万方、SCI、还有几个外文数据库等等数据库搜,肯定能搜到的,还有google高级搜索
第4个回答  2013-11-20
政府支出对居民的影响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消费、转移性支出和政府投资三个部分。政府消费和转移性支出对居民消费都有直接影响,特别是与公共服务相关的政府消费和转移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尤为明显。国际经验表明,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支出的增加,不仅可以部分替代居民在这方面的消费,间接增加居民收入,而且还会减少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心,进而增加其他消费。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和机构研究我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论差别很大,但都认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是促进的。因此,政府支出结构调整对居民消费结构、消费水平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支出有较快增长,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但这些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没有明显变化,还显著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并已对居民收入和消费产生较大影响。
1992—200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重从84%下降到61.3%,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比从62.1%下降到55.4%;学费和杂费所占比重从5.1%上升到18.4%。2003年以后,随着社会教育经费的增加,以及国家相关教育改革措施的出台,学杂费比重终止了持续上升的趋势,稳定在18%左右。而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更是大幅下降,使得个人的卫生支出比重上升,居民医疗卫生消费支出比重提高。
1985—2001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38.6%下降到的15.9%,社会卫生支出比重也呈下降趋势,而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从28.5%上升到60%。另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大和较大的是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经营性收入则使城乡居民收人差距缩小。
1990—2007年,工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最大,超过80%;其次为转移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超过了30%。由于转移性收入的主体是离退休金、价格补贴、社会福利救济等财政性资金的转移支付(占60%—70%),因此这种转移性支付实际上加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主要是对农村居民的补助不够。
上述分析表明,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资不足,导致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比重不断上升,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并降低居民消费倾向。今后,我国政府将进一步优化政府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内需、调结构方面的中长期作用。
第5个回答  2012-06-08
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研究
财政支出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地方政府怎样合理利用好有限的财力资源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或许存在道德风险的问题,本文将利用1998年——2008年的数据,我们认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存在一定的自利行为。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但各地区财力差距仍然过大,怎样运用有限的财力资源更高效的提供公共产品是各地政府的当务之急。在公共产品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与民生息息相关,是体现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民生类公共品的供给属于地方政府的职责,然而,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的不到位现象,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普遍的短缺现象。
地方政府需要在有限资金约束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的发展经济的同时提供公共产品。在现实中,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行为通过一系列指标进行考核,并成为决定升迁调转的重要参考因素。但是考核指标大体是一些更容易观察的项目,如:财政收入、工业产值等指标,且经济增长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相当于增加了可支配的资源。
我们采用的是1998年—2008年的各地财政数据,由于2006年之后统计项目变更较大,我们把数据分为两个部分,1998年—2006年为第一部分,2007年—2008年为第二部分。从1998年—2006年间我国教育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卫生经费、行政管理费逐年上升,但上升幅度各不相同,教育事业费支出比例相对较高,这与我们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设定是分不开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1998年到2001年期间较为平稳,从2001年到2006年上升较为迅速,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上升幅度最大,卫生经费平稳上升,值得注意的是,行政管理费这几年中上升幅度较大,从2001年之后上升趋势明显,各地政府在行政管理中的支出增加明显。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1998年和2006年的各项支出占比的变化(%),基本建设支出从原来的10.14%下降为9.55%;教育事业费维持了较高的占比,与1998年支出相比,2006年教育事业费有所下降;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两项占比具有明显的上升,这说明我国政府在福利支出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于改善社会公平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投入;在行政管理费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这项支出的占比有所上升。2008年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较2007年有所下降,下降了1.5个百分点,从原来的16.6%下降到15.1%;教育科学事业费等两年大体相当。
不同的地方政府出于不同的价值衡量,会有不同的支出偏好。即使是拥有相同财力的地方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也可能存在差异。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实质上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能够适当减少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改善居民对未来的预期,提高即期消费水平。尽量避免政府间支出的攀比现象,控制行政管理开支,把更多的财力资源用到公共
结论及建议
地方财政竞争使地方政府忽视公共产品的供给,而地方政府的这种支出偏向将会降低居民的福利水平。地方政府的公共化转型就是要求地方政府回归其应有身份,逐步减少和退出经济建设方面的投入,纠正当前地方政府的支出偏向。设法吸引民营经济投资,将原来由政府投资经营的领域向民营经济开放,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中,而政府的投入则主要集中于民生类公共产品和服务,如教育、卫生、社保、环保和公共安全等方面,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软环境。此外,提高公共支出效率,也是地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要切实解决的重要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引进公共服务共享的理念,在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中,采取共享服务模式,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降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二是建立科学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制度,对政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进行科学的考评,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高效供给。
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