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燕歌行》,七言诗之始,被赞为古今无两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关于曹丕,悦读君在前面的文章介绍过,他是一位十分理性的诗人,不像曹植那般任性纵情、感情外露。曹植的诗总是文采斐然、情感飞扬,而曹丕的诗则是质朴无华、韵味悠长。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燕歌行》,我们今天就来谈谈他的这首诗。《燕歌行》本来有两首,限于篇幅,今天只谈第一首。

一、关于诗题《燕歌行》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诗题,属于《相和歌词·平调曲》,古人对于这个题目的含义有多种解释。

在《乐府广题》中,对《燕歌行》是这样解释的,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燕为地名,良人是丈夫的意思,就是说男子到燕地从军,妻子写下了这个曲子,所以多为思妇念夫之词。

而在另一部古代著作《乐府诗题》中,则是这样解释的,在歌行前面加一个地名,最初是指当地流行的曲子,比如《燕歌行》、《陇西行》就是指燕地和陇西的流行曲。只是到了后来,这些音乐失传,作者便只能以这个题目来歌咏当地风土人情了。燕这个地方在古代属于边地,长年征战,所以《燕歌行》往往是描写征夫戍边之词,唐代高适的《燕歌行》就属于此类。

不管是哪种解释,以《燕歌行》为题的诗歌都与战争有关,多为离别悲伤之语。明白了这个,我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曹丕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二、曹丕《燕歌行》的重要意义

曹丕的《燕歌行》全诗如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一首十分成熟的七言诗。悦读君曾在《从先秦到唐代,从四言到律诗,古代诗歌体式经历了哪些演变》一文中为大家介绍过,我国最早的诗体是以四言为主的,到了战国后期,屈原等人创造了楚歌体和骚体,而对后世影响最大、流传最为广泛的五、七言体则是到了东汉才出现。

五言诗先于七言诗诞生,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便是《古诗十九首》。那么最早的七言诗是哪一首呢?便是曹丕的《燕歌行》。

有人说,早在《诗经》以及屈原的《离骚》、《九歌》等作品里就出现过七言,比如“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就是七个字一句。这确实是七字句,但是七字句并不等于七言诗,而且《诗经》和《离骚》、《九歌》中虽然有七字句,但并不是通篇都是七言,所以算不上七言诗。

还有人说,最早的七言诗应该是张衡的《四愁诗》。《四愁诗》确实通篇都是七言,已经初具七言诗的轮廓,但是它依然保留着楚歌余韵,且在格律上与真正的七言诗还是有很大差别,所以它只能算是从“楚歌体”、五言诗发展到七言诗的过渡作品。

真正的七言诗之始,还是得看曹丕的《燕歌行》,这首诗已经完全具备了七言诗的所有特征。在诗歌发展史上,《燕歌行》的出现具有重大意义,它标志着古代诗歌正式进入五七言的时代。

三、诗的大意与赏析

正所谓诗如其人,曹丕是一位文学家,但更是一位政治家,他不但有文学家的感性,更有政治家的理性,所以他的诗也是十分理性的。这首《燕歌行》也是如此,虽然是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但感情的抒发却十分含蓄,如涓涓细流般慢慢浸润你的心田。

全诗以写景开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三句都是描写秋天的景象。首句的“秋风萧瑟”在古人诗歌中十分常见,曹操的《碣石篇》就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诗句,“天气凉”就更加普通了,小孩子都很明白什么意思。第二句,“草木摇落”出自宋玉的《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指草木凋零的意思。“露为霜”出自《诗经·秦风·蒹霞》:“蒹霞苍苍,白露为霜”,意思是露水结成了白霜。第三句依然写景,不管是小的飞燕还是大的鸿雁,都辞别北方,向南方飞去。

从秋风萧瑟,到草木摇落,再到大雁南翔,都是秋天十分常见的景象,诗人将它们一一铺排出来,你并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情感,但却被这种逐渐叠加的方式慢慢带入一种寂寞苍凉的意境和氛围中。这便是典型的曹丕的表达方式,他总是一点一点地去感染你,而不是瞬间将你包围。

接下来的三句,“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逐渐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感发出来。你在外远游,令我十分思念,肝肠寸断,你也应该眷恋故乡想要尽快回来,可是因为什么久久寄居在他方呢?

“慊”字有两种读音,一种读qiàn,是有遗憾、不得满足的样子;有时候又读qiè,是心满意足的样子。在这里应该取前一种含义。“淹留”是久留的意思。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将这种思念之情再推进一层。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独守空房,忧伤地思念着你不敢忘记,不知不觉泪水已打湿了衣裳。

这里的“不敢忘”三字用得很有意思。古代的女子是讲究“妇德”的,必须无条件地忠诚于自己的丈夫,不论什么原因都不能背叛。如果是用“不能忘”,那就只是简单地表达爱情,而“不敢忘”则更含有有敬畏的意思在里面。我苦苦思念着你,这种思念是一种煎熬,很多人是无法坚持的,但是我却不敢因此就忘却你,这既是表达爱意,也是表达忠诚之心。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意思是把琴拿过来拨动琴弦弹起忧伤的曲调,但才轻轻唱了几句便无法再继续下去。在通信发达的今天,我们十分想念一个人时,通常都会打电话、发信息。而古人没有这么便利的条件,那就只能采取其它的办法来排遣自己的感情了,什么办法呢?弹琴。阮籍就曾有诗句“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晚上睡不着,便爬起来弹琴。这位女子也是一样,因为“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所以也开始弹琴。

“援”就是取的意思。“清商”,是一种曲调。古代的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调,“商”代表秋天,自古以来秋天都是充满忧伤寂寥的,所以欧阳修说:“商者伤也”。“短歌微吟不能长”,为什么不能长?有可能歌曲本来就很短,也有可能是心中太过于忧伤,弹唱起来后更加心潮澎湃,以至于无法再弹下去,所以不能长。正是“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全诗以写景起兴,慢慢过渡到抒情,最后又回到写景。这里四句的意思是,皎洁的月光映照着我的空床,银河流向西方,长夜却还没有尽头。牛郎织女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你们到底犯了什么错被天河阻隔。

前两句十分值得回味。在月明星稀的深夜,月光照射在空床上,这是一个十分空寂的场景,凸显了女主人的孤单寂寞。“夜未央”,是说漫漫长夜看不到尽头,此情此景便是所谓的“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结尾的两句堪称画龙点睛,诗人由地上的忧伤联想到天上的忧伤,“尔独何辜限河梁”,看似在为牛郎织女鸣不平,实际是在表达自己的怨愤,把自己的悲哀与牛郎织女的悲哀融在了一起,写得十分广远。仅此一句,便提振了全篇格调。

这首诗词藻朴实,不事雕饰,但却写得婉娈细秀,凄凉哀怨,很能代表曹丕的诗歌艺术风格。王夫之说这首诗:“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评价十分之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