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水凝辉:寻访清代秦一秦镇南城门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西安市鄠邑区秦渡镇坐落于沣河西岸,也被称为“秦镇”。这里曾经是西周时期的丰京遗址,跟沣河东岸的镐京东西相望。如今,秦镇是西安市高新区的一个街道办,辖秦一、秦二、秦三、秦四、秦五、秦六等6村13堡——



后秦弘始三年(401),皇帝姚兴带领文武百官离开长安城,前往南郊的草堂寺听取鸠摩罗什讲经。经过这里时,在此设渡口,称为“秦渡”。从此以后,秦渡成为长安城西南的交通要道,也被称为“秦渡津”。

 

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秦渡周围越来越繁华。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为了防御沣河水灾和土匪侵扰,秦渡镇开始修筑高大的夯土城墙。断断续续,修修停停,直到清朝光绪年间才最终修建完毕。



2021年11月13日中午,我和家人来到西安市鄠邑区,漫步秦渡镇秦一村的老街道,向南可以看见一座雄伟的城楼。经过长达800多米热闹的商业街,终于走到这座古老的城楼脚下,穿过门洞,回头仰望,城楼高耸,气势恢宏。

 

在这座城楼的东侧,残存有一段夯土墙体,跟城楼东西连为一体,长约30米,高约5米,厚约5米。墙体顶部长满杂草,墙壁表面夯层清晰,应该是清代秦渡镇保留下来的城墙遗迹。



清代,秦渡镇的城墙环绕村庄一圈。同时,为了排水的需要,还在城墙外侧修建一周城壕。当时,在城墙上,修建五座城门,分别是西门、北门、南门、土南门和大南门。因为东城墙紧邻沣河,所以没有修建东城门。

 

据说,西门城楼曾经悬挂“丰京盛地”题字,北门城楼曾经悬挂“襟带镐京”题字,南门城楼曾经悬挂“沣水凝辉”题字,土南门城楼曾经悬挂“千岩竞秀”题字,大南门城楼曾经悬挂“终南佳胜”题字。通过简短的文字,在最显眼的位置,展示秦渡镇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目前,曾经的四座城楼已经被毁,只剩下南门城楼保存至今,成为研究西安地区清代城防建筑和秦渡古镇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2018年12月18日,这座城楼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式命名为“秦一秦镇南城门楼”。

 

在南城门楼东侧约100米处,便是沣河与潏河交汇的地方。因此,在门洞上方的门楣处,悬挂着“沣水凝辉”的题字,赞美了这里沣河的美丽景象。民国三十六年(1947),近现代水利先驱李仪祉生前设计的沣惠渠在此建成,对西安市周边的农田灌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关中八惠”之一。



最近几年,经过多次维修以后,这座高约10米的南城门楼基本恢复原貌。在青砖垒砌的方形基座上,修建着一栋歇山顶的城楼,屋面覆盖灰色的瓦片,开设十扇红色的窗户。可惜,门洞上方的匾额,根本看不清“沣水凝辉”几个大字。

 

在门楼基座的中间,修建有券形的门洞,门洞高度约4米,宽约3米,深约10米。穿过昏暗的门洞,抬头向上方看去,悬挂着一扇红色的木质闸门;走进城内,回头观看,城门内侧西边有台阶通往城楼上方,登临其上,视野开阔。

 

从2017年起,秦渡镇秦一村的老街道开始进行改造。转眼之间,四年过去,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老街道变得干净整洁,古老的门楼也重新焕发光彩。未来,秦渡镇凭借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位置,一定能够发展成为西安高新区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