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又涨价了!每年春节都要涨,为啥这么多人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鲤鱼又涨价了!每年春节都要涨,为啥这么多人买?

国人在大年三十的年饭必须有鱼,图个吉利,年年有余(鱼),因此每年春节鲤鱼都要涨价,这是家家户户都要在大年三十的年饭菜肴中必须有的。


我们村没有河流,没有鱼塘,但是每年三十的年饭必须有鱼,我们县城是旱地为主,水库不多,市场上鱼是比较金贵和紧缺物资,能够利用小池塘或者稻田养鱼的,在过年前就已经被预定,我记得我们村有一户是从广西搬来我村,有一年无论如何买不到鱼,没有办法就用木雕刻一条鲤鱼替代,说明三十的年饭上鱼的重要性。


三十的年饭必须有鱼,鱼必须是鲤鱼,因此鲤鱼的价格比一般的四大家鱼高。如果是在有江河、湖泊和沿海地区对鱼的感受就没有这么深,鱼资源丰富的地区随时都可以购买到鱼,在我们缺乏鱼资源的地区大多数鱼是从外地运入,价格就要稍微贵一些。今年, “一江两湖七河”(长江干流,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型通江湖泊,大渡河、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汉江等重要支流)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实行10年禁捕,涉及的面积比较宽广,因此,三十的年饭上的鱼只能依靠养殖的鲤鱼,鲤鱼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而商品量满足不了需要,因此,鲤鱼价格就持续涨价。

30岁以上的朋友们还记不记得小时候过年时家里墙上贴着的鲤鱼年画?

每逢逢年过节前夕,尤其是春节这么重要的传统佳节来临,各类肉、蛋、菜以及水(海)产品不但涨价,而且往往涨幅还不小,越涨还越有人买,难道是物品匮乏需要囤货过年吗?

逢年过节,各类肉、蛋、菜以及水(海)产品这些“菜篮子”涨价还有人买,当然不是物品匮乏需要囤货,而是这些涨价的物品都是过节的必需品,家家户户都必需。而在市场经济的规律下,必需的商品随着市场的需求涨价是再正常不过的经济现象了。

因为你需、我需、大家都需,所需商品的价值随着需求在一定范围内而上涨就很容易理解了。 就拿菜和肉来说,春节前夕以及过节期间再涨价大家都会买,因为过年的餐桌上是少不了菜和肉的,过年这么重要的节日总不能去喝粥吧。

鲤鱼,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有特别吉祥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在民间,鲤鱼有着美好和祥和的寓意和象征 。在过去贴年画的时代,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除了贴对联外,还要给墙上贴上有鲤鱼图画的年画,图的就是希望来年家庭美满幸福、祥和如意,当然了,也是憧憬着年年有鱼的年画寓意着能给家庭带来年年有余、生活富裕(富余)的美好希望。

上面已经阐述了逢年过节“菜篮子”涨价的原因了,“菜篮子”里有鱼,而过年的餐桌上是少不了鱼的。家庭条件好的就会买来高档的、既鲜美鱼刺又少的江鱼或者海鱼成为过年餐桌上的 美食 ,而鲤鱼呢,由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腥味重、鱼刺又多的鲤鱼在过年的餐桌上的地位已经远远不如过去了。即便如此,这些腥味重鱼刺也多的鲢鱼、草鱼以及鲤鱼还是会在春节时涨价,因为过年的餐桌上必须要有鱼,而鲤鱼又因其特殊的中国民间传统美好寓意而备受关注。

综上简述,就是鲤鱼在春节涨价的缘由了。借此机会本文作者“钓鱼倌”给大家拜年了: 祝朋友们新年快乐、阖家欢乐、牛(扭)转乾坤、年年有余!

试问一下每年春节什么有多少物品不涨价?就算成倍成倍的涨,销量还是比平时好。


就我们农村来说,许多小商贩赚的就是年底的钱。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讲究除旧迎新,不管衣食住行在这一期间的消费都是相当大的。特别是一些含有特别意义或者传统风俗习惯的消费更夸张。


作为我国传统的吉祥物的鲤鱼来说,自然是许多人热衷的一种美好事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红鲤鱼是非常漂亮的鱼,我国素来以红色为喜,鱼代表着年年有余,而“鲤”与“利”谐音代表着顺利,所以无形当中鲤鱼就被冠上吉祥的意味。鱼跳龙门更是用来激励人们积极向上,不被困难打倒。


人生在世,不管处于什么阶层,不管所做什么时候工作,总有坎坷的时候。人们对一些美好的东西总会偏爱。其它吃穿用度基本涨价,如此有喻意的鲤鱼当然逃不过商家的赚钱套路。

买鲤鱼的人都是一些低收入的退休老人去买。为什么?图个吉利,“年年有余"自己偏自己而已。

鲤鱼属于淡水河鱼,而且近些年以活鱼出现的市场上。只要活鱼快死了扔一把药,比如,孔雀绿等鱼马上活跃起来,买鱼者觉得还挺好呢。其实不然药物过多对人身体 健康 有害。

现在有钱人没人吃这种鱼了,都是以海鱼为主。比如各种“石斑鱼”,等。海鱼再污染也比人为饲养的淡水活鱼吃起来安全的多。

西方国家人们不吃亚洲鲤鱼。在人家那里亚洲鲤鱼能长到九十几斤。亚洲鲤鱼刺多肚子大而且有土腥味。我们亚洲穷人还在吃亚洲鲤鱼。为什么因为他们穷吃不起其它鱼。请卖鱼的同志不要再喂鲤鱼各种药物。积点德行点善,好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