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责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近年来,文学发展状况遭到不少质疑,无论是文学界内部还是社会舆论都对当下文学的表现感到困惑。文学被推向边缘,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一些人将这种状况归根于商品经济和通信技术发展的冲击,抱怨大众文化降低了读者品味,甚至指责文化整体水平下滑。问题的要害到底在哪里?纵观近年来潮水涌现的各类作品,我认为,不是群众疏远了文学,而是文学遗忘了自己的责任,远离了人民。人民群众是文学存在之基,责任是文学的生命和力量所在。

  一、

  责任意味着使命和担当。文学的责任与生俱来,无可推卸。文学是一个时代的镜像,是人民大众文化的道德指引,是现实生活的审美表达,负有构建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责任。

  有一种观点认为,真正地文学是不需要承担责任。“文学就是文学,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成为时髦的口号。在类似观念指引下,文学的责任被署诸脑后,创作不再服务于大众和社会,而异化为追逐利益的商业游戏。文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恰恰是因为文学以自身的独特优势,担负起引导人民大众精神成长之责任。放弃它,文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责任并不是强加给文学的负累,而是文学存在并生长的根基。对于文学责任的放弃,说到底,是对文学存在意义的放弃,对文学的根本否定。

  诸观当前,在一些作家之中,文学的责任遭遇各种各样背离。表现之一是沉迷于技巧而放弃内容。一些作家在创作时,考虑更多的是文本本身是否开创了前人未有的新形式,语言运用是否特立独行,人物塑造是否卓尔不群,至于作品的精神内涵,作品对大众,对社会,对国家民族之责任,则被弃之不顾。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文学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她所提供的精神内涵。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即便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也只能使也只能使作品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而不能“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作用。

  还有一些人认为,文学就是人学。只有描写个体的人的日常生活才能切近文学的本义。这是误见。近年来文坛中作品的内容仅限于琐碎的日常生活和个人呓语。在这些人看来,身处和平盛世,一切欣欣向荣,我们身边似乎已无重 大问题值得关注。这是盲目乐观主义的表现。自然灾害的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一些人在商业利益的裹挟下道德水平的下降等等,都是我们在建设“四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作家以忧患之心予以关注。只有将人放在社会关系的视域内进行表现,才真正领会了“人”的真谛。将人从社会性中分离出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对“文学是人学”的背离。

  二、

  文学的责任是反映社会生活,描绘时代巨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亘古未有的迁跃,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更是发生了让世界为之瞩目的巨变,一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正在中国人民手中展开。伟大时代的变革,中华民族的历史壮举,为文学发展繁荣提供了历史契机。作为亲历者与见证者,当代作家应该大有作为。与个人的小爱小恨、一己悲欢相比,这样的沧桑巨变更值得作家去大书特书。近年来大量历史主义题材作品和言情主义作品涌现即是佐证。历史不应该被遗忘,爱情固然美好,但问题是,大量此类作品并没有多少“货真价实”的东西。刀光剑影,快意恩仇,既有悖于历史的真实,也无助于以史为鉴、以古观今,充其量只能是作者自己图个热闹。显然,放弃了对时代巨变的关注,对社会生活的关照,文学必定是“盲”掉了的文学。

  文学的责任是审美,是用对美的张扬来感染人。文学的创作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她是一种理念,一种情感,负有为人类精神世界代言的使命。作家只有通过呈现出的深刻的美去影响读者,他的创作才能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每个人对美的理解、感受不同。这是正常的。但是美与丑是有明显界限的,不能够颠倒,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文学与美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美成为文字的魅力所在、力量之源。但在今天一些作品中,“丑”与“恶”似乎成为文学的主题,越是尽情人性的阴暗面越是被赞为深刻,甚至将人等同于动物,放大人性中原始和粗俗的一面。低迷、麻木代替了朝气和希望,颓废和欲望代替了理想和崇高,仿佛只有切开伤口,撕烂肌肤,直至悲惨地死去才是真实的生活。失去了美和情感,失去了引导和提升,文学就失去了人民群众的选择和欣赏。读者无法从这里看到希望、价值、心灵的力量,不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和生活,最终只能远离文学。

  文学的责任是宣扬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引领人生。自古以来,各民族文学都在发挥着强大的教化作用,为历史留箴言,为时代树立标杆、五四时期、新文学打破旧道德的舒服,将科学和民主传递给民众;抗日救亡时期,文学成为革命的号角,激发中华民族抗日图存的激情;新中国建立以后,文学更成为建构社会主义理念,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鼓与呼的主要力量。当前,在市场化、利益化的冲击下,文学要想继续赢得大众的青睐,需要的不是随波逐流,放弃责任,而恰恰是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坚守责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大众提供精神的蕴藉和引领,反之,逃避责任,自我放逐,必将失却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失却人民群众的期待,失却自己在时代进程中的位置。

  三、

  文学践行自己的责任必须寻回自身发展的正确道路。作家要有坚定的立场,唱时代的主旋律,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复杂多样,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社会思潮多变,因此文学创作者要勇担重任,坚守责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家要坚定地站在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表达他们的文化主张、价值诉求、理想愿景,要勇于激浊扬清,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代表的主旋律,自绝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非健康文化的影响。

  作家要坚持深入生活,到人民群众中去。对现实生活没有介入,不能把握现实,没有能力书写现实,文学就注定软弱无力。只有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从人民大众的生活里发现灵感,才能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将文学高高置于象牙塔上,悬空于大地之上,让人民大众可望而不可即。那么文学也就岌岌可危了。与其抱怨客观环境的各种冲击,不如踏踏实实地放平双脚,走进现实,去体验人民大众的生活,去了解他们的感受,为文学赋予血肉。

  作家应该具有担当的意识。文学中的担当既有历史的担当,更根本的是现实的担当。作家应该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沉甸甸的重量,并将这份重量转化为创作的动力。我们常常提到文学的厚重感,如何厚重?文学不是一个自足的学科,她的力量来源于现实。却是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担当和观照,文学必定失重。担当意识的匮乏是人民群众对当下文学感到普遍失望的主要原因。

   文学的责任,是时代和人民大众交付给文学的使命,文学存在的意义离不开她所背负的这份使命。不同时代的不同境况,恰恰是文学是否践行自己责任的写照。中国文学的希望和动力靠自身来寻找,而责任的回归,是第一要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