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丧失快乐的能力,因为遗忘了简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成年人的世界,往往太过复杂。想要得到什么,会不择手段、穷尽所有,常常本末倒置。心机的套路,被争着效仿,视为圭臬,相反,质朴的真理,却被嘲为鸡汤。

一本写给孩子的理财书《小狗钱钱2》,就是用浅显语言讲述质朴的道理,表面是在讲孩子如何理财,实则在讲:生而为人富足、快乐的秘密。比如:善待他人、给予帮助、感恩之心、从不抱怨。偶然读完这本小书,当时有丝惊为天人的感觉,自己多年来如此努力却不快乐的原因原来这么简单。

所以,若是思想复杂的成年人,即便有幸看到,大概会置之一笑:写给孩子的童话罢了,转而戴上面具,在世间打拼、挣扎,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无可奈何。离真善美,越来越远。

成年人丧失快乐的能力,因为遗忘了简单。

简单,纯粹,善良,在这个复杂的世界行得通吗?或许你想问。

作家毛姆,穷尽一生探究生命真理,写下《刀锋》、《人性的枷锁》颇为有启发的小说,最终他找到的答案是,真善美。人生只有真善美,才是值得为之努力的意义。

稻盛和夫也用他一生的经历回答了我们:行得通。不仅行得通,真善美,是宇宙颁发的FastPass, 无往不利的快速通行证,人生的最小阻抗之路,将一切艰难困苦春风化雨的力量。

你不信?不妨看看《心》这本书。

近90岁高龄的稻盛,将自己悟出的宇宙观、人生观及商业秘籍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把这些内容写成书,据说是封笔之作,不是为了他自己——一位早已享誉全球的企业家,畅销书作家,婚姻家庭幸福美满,在人生的尽头,写些肺腑之言,不可能是为了自己。他在写给中文版的序言中说:

我想把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告诉肩负下一时代使命的人们, 以便让这个纷乱的社会变得更好一点 。写《心》这本书,就是希望在这方面做点贡献。

所以,“利他”,是他人生哲学的根基。但“利他”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种让自己显得高贵的哲学,也不是我们所认为“牺牲自己成就他人”的道德观。稻盛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悟到“利他”是宇宙的规律。

他直言不讳:

宇宙中存在着 推动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 不断成长发展的 宇宙意志 。

宇宙中吹拂着利他之风。只要扬起巨大的风帆,借助这阵利他之风,人生之舟就能驶入美好命运的潮流,就能被导向幸福的方向。

因此,道理很简单。顺应宇宙意志,或者说,规律,人生变顺利、轻松。反之,艰难重重。而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则属于后者,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的人生苦难重重,这也是为什么当一个人心灵纯粹,不仅快乐,一切事物围绕他转。

“利他”的人生哲学,是否也适合瞬息万变、尔虞我诈的商业社会呢?稻盛在一次次失败后意识到,每做一件事,若是动机是利他,往往有好的结果。日本航空宣告破产,他出任会长,在这个相当困难的时刻,有一次商业抉择中,他放弃眼前的短利,选择“利他”,一年后,日航起死回生。

利他,不单纯是道德观,而是宇宙的本质。

因为每个人的灵魂,都蕴含着真我。真我,是我们灵魂的内核,而这内核正是宇宙的本质,只不过外显的形与相不同。比如,有的是花,有的是人。因此,不管是他人,还是一朵花,一阵风,还是我们自己,内核全部是一样的,是宇宙之心,是唯一永存的:存在,being.

所以简单来说, 我们都是宇宙本质的一部分。利他便是利整个宇宙,最终也是利己。 这个思想,与“一体性”,“天人合一”的哲学不谋而合。大道相通,真理简单纯粹。

有这样清晰的宇宙观,再加上日积月累的自省与实践,才能将悟出的真理反应在生活、事业上。这也是为什么,稻盛在这人世间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又如莲花般无浊、快乐。 他只是去贯彻这些最为质朴、简单的道理,用在常人来看最笨的方式,稻盛兼顾了世俗的成功与精神的快乐。

全书让我最为感动的一点是,稻盛认为:

自己拥有的才能和能力,绝不是自己的私有物,那不过是偶然被赐予的。这种才能和能力,如果不为我所有,也很正常。我所扮演的角色,由其他人来承担,也丝毫没有不可思议之处。为什么说能力、才华不能只为自己所有呢?

不限于人类,假设拿走一切生物之所以成为生物的属性——肉体、精神、意识、觉知等,剩下的只有“只能被称为「存在」的东西。

他甚至觉得,自己的财产也不过是社会暂时委托他保管的东西而已。

正是因为真正体悟、看清到这一点,才能毫不费力地放下我执和傲慢,谦卑和感恩之心升起。不断放下,去伪存真,经过烈火燃烧后,剩下的就是纯真的内核。他说,事物的本质就是单纯、明快的东西。可一般人认为幼稚简单。

正是有了这些稳固中正的根基,和纯真的态度,无论是修心,还是经营公司,都会如有神助。

神,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力量,而是宇宙内核,而这内核在你我之内。链接到自己的内核,就是如有神助。稻盛在还是研究员,带领公司完成不可能的科研任务时,常常偶然获得答案,他说这是“神灵的私语“,”天启般的灵感“。

关注心灵成长和修行的人,很多会问,精神和物质可否兼得?之前已经写过这篇文章了。稻盛和夫本人是精神、物质兼顾的又一佐证。物质与精神,不是非此即彼,不是相互排斥的,遵循宇宙之道而行事,就会自然而然将事物导向更好的方向。

这不是一本我通常会选取的书,但是有幸读到,让我看到自己的傲慢和盲区。因为稻盛和夫的盛名及畅销书作者的头衔,反而让本能地抗拒他的作品。傲慢和偏见,让我差点就错过这本极为有启发的成人快乐宝典。他也认为,生活是一场心灵的修行,也就是净化自我。不断净化心灵,才是生而为人最为重要的事。

《心》这本书,更像是一张披着鸡汤、畅销外衣的灵修宝典、宇宙实相。希望你能读懂这份来自老人的心意。

书的封面设计也颇具匠心,金色的浮点,从“心”扩散。浮点象征大千世界和宇宙,一切由中心出发,这心是宇宙之心,也是你我的内在之心。

~En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