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道高中历史选择题 高手来解析

13、 刘大勇同学准备研究古代一些历史专题,他拟定了这样一些课题:
①从《诗经》看赵国民风与齐国民风特点
②对《史记》和《汉书》中汉武帝治国政策研究
③《齐民要术》中玉米等农业生产与北方牧业的相互关系
④《清朝丞相制度为什么不能制约皇权》.
你认为刘大勇同学的哪些课题是肯定无法完成的?
A.①②B①③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③错在哪 答案是B
14、 明清时期的文化现象中,体现封建制度衰落的有
①科举制度出现新变化 ②《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文学作品问世
③产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④古典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
答案C 求详解
18、近代一位历史人物认为:“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这描述的是 A.君主专制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中体西用
我选的D 答案是C 为什么啊,我觉得这指的就是当时中国的国情呀“人主总之啊”
19、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声援五卅运动 ③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 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
我选的A 答案是D 求解
20、 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适合中国国情
B.由于当时领导者的局限性,这种政体在中国失败
C.“悲惨地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仿制品”是指共和政体、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政治体制
求解析
14题①科举制度出现新变化,是进步的变化么,那么体现不出封建制度衰落啊
③既然产生了启蒙思想,为什么还会体现封建制度衰落?

第1个回答  2022-08-23
14题、科举制度的新变化也还是就是进步的变化,明清时期科举逐渐僵化。民主和封建专制是对立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也说明封建专制在衰落。
18题、人主作为神圣,不受责任,政府代之。从这句话不难看出,这种体制是君主和议会并存,而君主不受责任,既没有实权,所以是君主立宪。
20、选D。1912年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中国建立,实行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导致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共和国名存实亡。共和制度的仿制品不包括联邦制。
第2个回答  2012-01-19
1.《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而玉米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
2.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貌似没有这个历史阶段,科技不断发展,只是相对于之前快与慢。并不能说明封建制度的衰落。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必然会导致上层建筑即思想文化的改变,题目中1。2。3。三个选择项都是产生在封建制度衰落的的时期。
3.“ 而人主总之…… ” 说总统制。而文中“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可以断定是君主立宪。
4.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都没有孙中山
5. C.“悲惨地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不正确,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政府
第3个回答  2012-01-19
13:因为齐名要术只研究农业,不研究牧业.14:红楼梦等著作内容是表现封建家族的兴衰,体现人民对封建社会制度的不满,其他就不知道了。18也不知道。19:当时世界各国都提倡民主,平等等思想。20也不知道
我是初中生哦
第4个回答  2012-01-19
13.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玉米约在1531年传入中国,所以齐民要术中不会出现玉米的
14. 其①②③项说明封建制度以及不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社会中才会出现变革的萌芽
18. C,君主立宪制。君主只是个代表没有实权,由政府行使权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5个回答  2012-01-19
玉米最早传到我国时间是1531年,《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