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坏情绪是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妈妈如何处理,3种方式很伤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2

周末逛街的时候,看到这样的一幕

每个人都会有喜怒哀乐,都会有各种情绪,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大人如此,孩子也会如此。然而,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孩子的坏情绪时,我们总是觉得他们不应该这样,不应该哭哭啼啼,不应该发脾气,这些都是不好的,是我们讨厌的。所以,我们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要么打压,要么放任,总是伴随着生气,烦躁。

我们只想让事情尽快结束,让孩子安静下来,我们以为事情结束了就过去了,孩子不哭了不闹了就好了。事实上并非如此,比事情本身,比孩子的坏情绪本身,影响更大的,也是真正重要的,恰恰是我们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

面对孩子的坏情绪,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具有示范意义,这个时候我们就是孩子的教练,正在培养、教授他们最重要的人生技能,该如何处理情绪,如何面对情绪,如何应对。我们的情绪教育会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发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被称为“情商之父”的丹尼尔.戈尔曼在自己的著作《情商》中就写到了擅长处理孩子情绪的父母与不擅长处理孩子情绪的父母相比,前者的孩子会在以下方面显现出优势:

1、忽视孩子的感受。 我们总是习惯于站在一个成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觉得孩子的那些事儿都是小事,根本不应该有那样的情绪或者根本不用去管,孩子哭一哭闹一闹,自己就会好了。就像文章开头那个故事中的妈妈一样,小女孩被人撞了,不仅没有道歉,还损失了糖人,是那样的委屈伤心,可是妈妈却觉得这是小事,甚至是喜事,完全忽视孩子的感受。

这样的处理方式,往往会让孩子的感受变的更糟糕,行为表现更糟糕,而且也让孩子失去了学习同理心的机会。她的感受没有被妈妈换位思考,她也会这样去对待别人。这会对孩子以后的人际关系处理产生消极的影响。

2、放任孩子的情绪,孩子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见过很多小孩子一生气就发脾气,摔东西,打滚,甚至打人,而家人则采用哄的方式,答应条件交换的方式来应对,来试图缓解孩子的情绪。有一次去接儿子放学,有个小孩拉着奶奶的手要去肯德基,奶奶着有事着急回家不肯去,孩子特别生气,抢过手机直接摔地上,还叫嚣着再不去就把奶奶的包扔到垃圾桶里。奶奶捡起手机,还笑嘻嘻的去哄孩子,说家里有事,先回家,就给他20块钱,明天再带他来吃。这个时候孙子乐了,不闹了,乖乖跟着回家了。

很多父母,特别是老人常常会这样做,用答应某些条件,贿赂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坏情绪,看上去很高效。实际上却很糟糕,孩子会利用坏情绪来跟我们对抗,孩子失去了学习如何正确处理情绪的机会。

3、不尊重,不认同孩子的感受,还试图用更激烈的方式去改变孩子的感受。 这样的父母,面对孩子的各种坏情绪,最常用的处理方式就是批评、责骂、惩罚。比如说孩子因为生气而摔东西,很容易激怒妈妈,把孩子揍一顿。这个时候父母自己也总是气得不轻,看上去采取的一切行动也都是无奈之举,被孩子气坏了。

妈妈的打骂让孩子感受到的是生气是不对的,妈妈不允许自己生气,可这件事情却是很难控制的。所以,还会有下一次,而大人会觉得是因为惩罚还不够。

上面的这3种方式,就是父母在面对孩子的坏情绪时,常用的处理方式,要么忽视,要么放任,要么阻止,却都没有教会孩子正确的处理自己的情绪。那那些优秀的父母,擅长处理孩子情绪的父母会怎么做呢?

了解孩子坏情绪的原因。 面对孩子的坏情绪,我们必须明白,是人就会有喜怒哀乐,这是很正常的,所以不要生气,不要着急,不要觉得烦。保持好心态。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为什么产生坏情绪,比如说为什么生气啊,为什么不开心啊,为什么焦虑不安啊,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也会让孩子觉得妈妈很重视自己的感受。

尊重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感受。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成长经历,不一样的教育背景,不一样的经验技能,所以即使面对同样的事情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对于我们来说,东西掉在地上不能吃了,或者家里养的花死了,是非常小的事情,没什么难过的,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大事,会很伤心。我们要做的,不是否定他的感受,改变他的感受。而是尊重他的感受,接纳他的感受。当我们这样做时,孩子也会平静下来,面对自己的感受,才能更好的处理事情,解决问题。

教会孩子用更好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情绪,选择正确的行为。 比如说孩子生气就会扔东西,孩子的错误不是生气,而是摔东西。我们要解决的不是如何让孩子不生气,而是教会孩子,在自己很生气的时候,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去调节,去缓解。不是去摔东西。为什么打骂没用,因为打骂仍然没有教会他们,该怎么做,还有什么更好的途径来代替。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种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