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江汉平原使用的农具之三: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犁—耙—耖,是整田的三个步骤。按照我的理解,“犁”是将硬结的土壤大幅度松动;“耙”是将大块的泥土碎化;“耖”是将土地平整化。

耖主要用于水田。即使完成了耙田的工序,也还不能马上插秧,一方面,田泥仍然比较粗糙;另一方面,是因为用田埂围起来的特定的田地里还没有做到全域性平整。此时,就需要更换一种新的农具——耖——使田泥精细化和田地平整化。

乍一看,“耖”的构成部件要比犁耙简单。主要是由几根并不复杂的横杆和竖杆组成,一般是横2竖2,也有横2竖4的。最上面的横杆作为把手,下面的横杆相对比较粗,也显得比较坚硬,上面一般安装着18个长约20公分的上粗下尖的铁钎或比较坚固的竹钎、木杆,均匀地间隔排列。至于竖杆,主要用来固定。在耖田的过程中,同样是使唤牲口,套上牛轭,牛轭两边的两根绳子则分别系于两边的木框上,便于农户操作。

水田在灌溉之后,由于水是平的,就可以测出整个田地各局域的高低起伏。

针对这些高低起伏,如果不能弄平整,以后灌溉就容易出问题:有的区域没有水,不利于秧苗的生长;有的区域积水可能过多,同样不利于秧苗的生长。

为了避免秧苗被旱死或淹死,耖田就显得非常必要。耖田主要就是把积土过多的地方运送到积水过多的地方,使之平整。

耖田与犁、耙一样,都是人与牲畜相互配合、协力完成的,在操作方法上也没有明显差异,只不过因为右手需要扶把手,缰绳与鞭子往往集中放在左手。比较而言,耖田是个技术活,需要评估整个田地的平整度,需要灵巧运用手腕力量调节耖的深度,以便决定哪些地方的泥土、多少泥土运送到哪个区域。

通常几个来回后,原本整个田地凹凸不平的,便平如水面、泥碎成浆了。

整田的犁、耙、耖全流程,实际上就是把土地翻动、碎化和平整化的三个步骤。三个步骤的完美完成,就可以插秧了。

不要以为农民干的活都是没有技术含量的,“老把式”和“新手”同样干这三样活儿,差距大了去了。里面涉及对耕牛的使唤,涉及对田地的评估,涉及对列齿数量的选择,涉及力量的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弄得不好,可能还有风险。比如,当性子暴烈的牛不听使唤的时候,很可能把人弄得人仰马翻。尤其是在耙田的时候,如果站立不稳,就很可能把脚滑入大木框之中,从而被刀片划伤。所以,耙田者往往是“老把式”,新手往往是不敢轻易上的。

相对而言,犁田需要力气,耙田需要注意风险,耖田需要技术。三样活儿,除了第一步的犁地没有做过,后面两个工序都尝试过,这是弥足珍贵的回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