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出现过的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5

1. 文言文初一至高中“修”字的用法

1、修饰,装饰。

修,饰也。——《说文》

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礼记·礼运》。注:“犹饰也。”

美要眇兮宜修。——《楚辞》

以修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整修;修理

古不修墓。——《礼记·檀弓》

修橹轒辒。——《孙子·谋攻》

修守战之具。——汉·贾谊《过秦论》

吾妻死,室坏不修。——归有光《项脊轩志》

3、兴建;建造

钟鼓不修。——《吕氏春秋·先已》

乃重修岳阳楼。——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 修堤梁,通沟浍。——《荀子·王制》

4、学习、锻炼和培养

修武之德。——《国语·晋语》

束发修学。——《汉书·叙传下》

一善易修。——唐·韩愈《原毁》

5、整治

管子修之。——《史记·货殖列传》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修之于朝廷。——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6、实行;从事某种活动

地之不休。——《国语·吴语》。注:“垦也。”

修其宗庙。——《礼记·中庸》。注:“谓埽粪也。”

7、编纂;撰写;写

始末修撰,凡十六载。——《北史·序传》

8、设。置备

修其簠簋。——《国语·周语》。注:“备也。”

9、循;遵循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10、修订,修改,改正

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11、长

修,长也。——《广雅》

德惠修长。——《史记·秦始皇纪》。索隐:“修亦长也。”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曹植《洛神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明·魏学洢《核舟记》

巨身修尾。——《聊斋志异·促织》

庞然修尾。

12、高;大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

13、善;美好

伊中情之信修兮。——张衡《思玄赋》

14、通“脩”。致送师长的酬金

降说屦,升坐修。——《礼记·乡饮酒义》

钱宫詹云:“即仪礼之升堂乃羞,今之修爵。”

2. 初中文言文有哪些出现寝

寝[qǐn]

〈动〉

(形声。从宀,侵声。本义:睡觉)

同本义 [sleep;lie]

寝,卧也。——《说文》

寝毋伏。——《礼记·曲礼上》

宰于昼寝。——《论语·公冶长》

寡人夜者寝而不寐。——《公羊传·僖公二年》

暮寝而思之。——《战国策·齐策》

元济尚寝。——《资治通鉴·唐纪》

寝必重褥。——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既同寝。——清· 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寝不成寐(睡不着。形容心事重);寝不安席(睡觉不能安予枕席。形容心事重);寝卧(睡眠息止);寝床(睡觉用的床);寝息(睡卧休息);寝衾(泛指睡眠所用之衣物);寝宿(睡卧宿息);寝饭(睡觉和吃饭);寝兴(睡下和起床);寝膳(寝食);寝燕(亦作“寝宴”。睡卧与休息)

卧 [lie]

成子高寝疾, 庆遗于请曰:“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

又如:寝石(卧石,横躺着的石头);寝伏(卧伏);寝兕(卧着的独角犀。常画于帝王车轮上以壮威);寝病(卧病);寝疾(卧病);寝床(躺卧在床上)

搁置 [put]。如:寝格(搁置;阻碍);寝遏(搁置;阻止);寝阁;寝置(犹搁置)

停止 [stop]。如:寝谋(停止谋划,停止施行计划);寝罢(废除;停止);寝废(停止;废弃;废除)

平息 [put down]。如:寝兵(息兵;停止战争);寝事(息事、完事)

罢免 [recall]。如:寝免(罢免;免去);寝停(停罢。免职);寝夺(罢免;免除)

〈名〉

寝室、卧室 [bedroom]

无东西厢有室曰寝。——《尔雅·释宫》

然后适小寝。——《礼记·玉藻》

又如:寝户(寝门。内室的门);寝所(犹寝室,住所);寝幄(卧室内的帷帐);寝殿(帝王的寝宫,卧室);寝斋;寝庐(住房)

君王的宫室 [imperial bedroom]

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周礼·官人》

宗庙中藏祖先衣冠的后殿 [back hall]

寝成孔安。——《诗·商颂·殷武》

帝王陵园中的正殿 [coffin chamber in a imperial mausoleum]

执爵于太寝。——《礼记·月令》

又如:寝阙(陵墓);寝殿(陵墓的正殿);寝堂(帝王陵墓的正殿);寝陵(帝王的陵墓)

〈形〉

丑陋 [ugly]

不以鄙陋寝容。——《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貌寝陋,不能远视。——《新唐书·郑注传》

貌甚寝。——清· 魏禧《大铁椎传》

武安者,貌寝。——《史记·魏其安侯传》。 韦昭曰:“短小也,丑恶也。”

又如:寝小(丑陋矮小);寝陋( 容貌丑陋);寝侻;寝容(容貌丑陋)

〈副〉

逐渐 [gradually]。如:寝坏(逐渐废弃;逐渐败坏);寝繁(逐渐繁多);寝饿(越来越饿)

3. 【初中语文文言文“于”字意思最好是初中文言文所出现的”于“要有

初中语文文言文“于”字意思一、介词 “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 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例: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报任安书》) B.“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在”. 例: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⑵引进行为动作的起始处所或来源.“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从”“由”“自”等. 例: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信陵君窃符救赵》) ⑶引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处所.“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至”“到”等. 例: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2.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时发生或出现.“于”所在的介宾结构既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也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后作补语.可译为“在”. 例: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报任安书》) ⑵表示动作行为延续或终止的时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到……时”“至”,或仍作“于”. 例: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报任安书》) 3.引进动作行为的内容.“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以”“把”等. 例:今予其敷心腹贤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尚书·盘庚下》) 4.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之后,作补语.不必译出. 例: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报任安书》) 5.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向”. 例: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 6.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给”,或仍作“于”. 例: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7.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表示人、事物与行为动作之间的对待关系. 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对”“对于”. 例: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报任安书》) ⑵“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对”“对于”. 例:沣州人张居士,于禅学有所得,临终之岁,禅坐静室,约其徒满百日乃开(《续夷坚志·张居士》) 8.引进与甲方动作行为有关的乙方,表示动作行为是甲、乙双方共同完成或进行的,并表示在动作行为过程中甲方起主导作用,是主动者.“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跟”“同”“与”等. 例:六年春,齐伐宋,以其不同盟于齐(《史记·齐太公世家》) 9.引进用来比较或比拟的对象.一般用以说明异同.“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跟”“与”等. 例: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信陵君窃符救赵》) 10.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示程度的比较.“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形容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比”. 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11.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被”. 例: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12.引进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为谁而发.“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前或之后,作状语或补语.可译为“为”. 例:群臣不尽力于鲁君者,非不能事君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按:群臣不为鲁君尽力. 编辑本段二、连词 连接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尚书》中用得较多.可译为“和”“与”等. 例: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尚书·康诰》) 按:告诉你施与恩德的说法和施行惩罚的道理. 编辑本段三、助词 1.用于句中,标志宾语前置. 例:四国于蕃,四方于宣(《诗经·大雅·崧高》) 按:蕃,捍御;宣,教化.捍御四国,教化四方. 2.用于句中,位于动词之前,主语之后,有时在表时间的词语或状语之后.使语句和谐,并有加强咏叹意味的作用. 例: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 3.用于句首,有时并列用于动词前. 例: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诗经·大雅·崧高》) 编辑本段四、语气词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等. 例: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于?(《吕氏春秋·审应》) 编辑本段五、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go]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take]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

4.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一词多义

1劝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勉励,奖励)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说) 63-却 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3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 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 64-如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 ---去,往)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象,如同)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 6其如土石何(如----何,对 ---怎么办) 65-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你,你的,你们)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66-善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2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 5先主曰"善" (好,对) 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优点、长处)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 、处理好) 9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喜欢、羡慕) 66-少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

这里为少数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足,缺少)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少年,青年;年轻) 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减、减少) 6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瞧不起、轻视) 67-涉 1楚人有涉江者(渡过) 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68-胜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过,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69-识 1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 2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3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 70-使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3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 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6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71-是 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是以:因此) 72-适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5适为虞人逐(刚才) 6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被流放) 73-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记下)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 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 5拜送书于庭(国书) 74-孰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哪一个更……) 75-属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6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 7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76-数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 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4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 5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6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计算) 77-率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78-说 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讲)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3《师说》《捕蛇者说》(文体的一种) 4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 5秦王不说(通"悦",高兴) 79-私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 4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私事) 5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的活动) 80-素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生绢) 4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 6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白色的,没有文采的) 81-汤 1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 3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5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82-涕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泪) 2士皆垂泪涕泣(哭泣) 83-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不过) 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 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门人、弟子) 84-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今刘表新亡(死亡,死) 4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

5. 文言文修什么意思修、在文言文中意思要所有的意思顺便带上句子 爱问

1、形声。

从彡(shān),攸(yōu)声。“彡”有装饰义。

本义:修饰,装饰。 2、同本义 [embellish;decorate]。

修,饰也。--《说文》 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礼记·礼运》。注:“犹饰也。”

美要眇兮宜修。--《楚辞》 以修敬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又如:修容(整饰容貌);修词(修饰词句。亦指作文;文辞);修饰边幅(形容注意仪容、衣着祳恼);修娖(整理修补)。

4、整修;修理 [repair]。 古不修墓。

--《礼记·檀弓》 修橹轒辒。--《孙子·谋攻》 修守战之具。

--汉· 贾谊《过秦论》 吾妻死,室坏不修。--归有光《项脊轩志》 5、又如:修娖(整理修补);修完补辑(修葺整治;补缀损缺);修月(古代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6、兴建;建造 [build]。 钟鼓不修。

--《吕氏春秋·先已》 乃重修岳阳楼。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修堤梁,通沟浍。

--《荀子·王制》 7、又如:修立(修建);修治(制作);修构(修建);修废(兴复废业);修营(修建);修辟(修整开垦)。 8、[学问、品行方面]学习、锻炼和培养 [study]。

修武之德。 --《国语·晋语》 束发修学。

--《汉书·叙传下》 一善易修。--唐· 韩愈《原毁》 忌者畏人修。

怠者不能修。 9、又如:修省(提高道德修养,不断反省自己);修省退悔(修身反省,退而自悔);修己(自我修养)。

10、修行 [practise Buddhi *** or Taoi *** ]。 如:修积(行善积德);修服(指道教的修炼服气。

服气,即吐纳);修持(持戒修行);修真(道教指学道修行为修真)。 11、整治 [put in order;administer] 管子修之。

--《史记·货殖列传》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修之于朝廷。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2、又如:修文偃武(修明文教,停止武备);修文(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修近(整顿内务);修言(统一号令);修事(治理政事)。 13、实行;从事某种活动 [practise;carry out]。

食土不均,地之不修,内有辱于国。--《国语·吴语》。

注:“垦也。” 修其宗庙。

--《礼记·中庸》。注:“谓埽粪也。”

14、又如:修全(补救;变通);修削(进攻;砍杀);修禊(古代习俗,在三月三日到水边游玩,以祓除不祥)。 15、编纂;撰写;写 [pile]。

始末修撰,凡十六载。--《北史·序传》 16、又如:修撰(编辑又指掌修国史的官);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修札(写信)。

17、设。置备 [be ready]。

修其簠簋。--《国语·周语》。

注:“备也。” 18、又如:修名(修刺。

置备名帖,以作通报姓名之用);修馔(准备饭食)。 19、循;遵循 [follow]。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0、又如:修今(拘守现状);修古(遵行古道);修本(犹溯源);修名(循名,依照名称)。

21、通“休”。休整;休养 [rest]。

如:修摄(保养;调护);修鳞养爪(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22、修订,修改,改正 [revise;amend]。

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6. 初中课本的文言文一共都有哪些

第一册

《论语》十则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狼 蒲松龄

短文两篇

两小儿辩日 《列子》

乐羊子妻 范 晔

诗五首

归田园居 陶渊明

过故人庄 孟浩然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游山西村 陆 游

为学 彭端淑

木兰诗

卖油翁 欧阳修

宋定伯捉鬼 干 宝

诗五首

观沧海 曹 操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望岳 杜 甫

如梦令 李清照

西江月 辛弃疾

第二册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口技 林嗣环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伤仲永 王安石

诗五首

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王 勃

黄鹤楼 崔 颢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泊秦淮 杜 牧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愚公移山 《列子》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爱莲说 周敦颐

黔之驴 柳宗元

工之侨献琴 刘 基

诗五首

龟虽寿 曹 操

石壕吏 杜 甫

相见欢 李 煜

观书有感 朱 熹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第三册

短文两篇

三峡记承天寺夜游 郦道元

闲情记趣 苏 轼

周处 刘义庆

晏子故事两篇 《晏子春秋》

诗五首

使至塞上 王 维

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 李 白

春望 杜 甫

登飞来峰 王安石

论诗 赵 翼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小石潭记 柳宗元

观潮 周 密

寓言四则

画蛇添足《战国策》

买椟还珠 韩非子

滥竽充数 韩非子

塞翁失马《淮南子》

诗词五首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秋词 刘禹锡

赤壁 杜 牧

过零丁洋 文天祥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 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