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皇上喜欢才女,为何太后反复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甄嬛传》开头就是太后张罗着给皇上选秀,主要是想找些贴心的人,既能照顾皇上,同时也能增添皇嗣,为皇家开枝散叶,保证皇位的绵绵不息。

但在选秀中,皇上几乎对所有秀女无感,主要觉得秀女们都是“胭脂俗粉”,“绣花枕头”,其实在这里就可以看出皇上与太后选秀的分歧:皇上问沈眉庄读过什么书,沈眉庄佯装只读过一些女德类的书,这一点甚得太后心意,太后认为此类女子稳重,适合后宫,但皇上脸上却难掩失望。而甄嬛出场的“嬛嬛一袅楚宫腰”的才华,惊艳了皇上,同时也惹恼了太后,与太后反复强调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恰恰相反,所以太后要泼茶放猫反复测试。

为什么太后不能顺着皇上的心意,为皇上挑选一些文采出众的秀女呢?其实主要原因在于太后是个过来人。

康熙时期,太后是德妃,从封号中就可以看出太后主要以贤德出众,在后宫中为皇家延绵子嗣,诞下四子,十四子两位皇子以及众多公主,在开枝散叶这一方面,太后自认为自己在这一点上做得还是不错的。

而在于才艺方面,太后就稍稍欠缺一些了,负不了琴,吹不了笛,这跟她的出身也是相关的。

《甄嬛传》中有一段华妃与颂芝闲谈敦亲王十爷来历的桥段,里面介绍到 当今太后曾是孝昭仁皇后的校书侍女。皇后的校书侍女,那必然是负责平时皇后读物管理的。而皇后的读物一般也就是女德相关,大概是关于如何管理后宫,如何弘扬祖宗规矩一类管理教材以及品德教育书籍,宛如今天文理生,虽然识得了字,算得了数,但说到唱歌跳舞,还真不如艺术生。而在传统教育中,文理生一般也看不惯艺术生,所以身为文理生的太后,对于多才多艺的女人,自然会生出一些偏见。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康熙时期,太后嫉妒多才多艺的舒太妃宠冠后宫! 舒太妃在康熙时期,因为精通音律(长相思,长相守就是证据),深得康熙爷宠爱,因而爱屋及乌,康熙爷也最宠爱舒太妃的儿子十七爷果郡王。而这一点,不仅引得太后吃醋,连当今皇上回忆过去也不禁吃醋。

太后曾跟皇上闲聊,表示自己喜欢十七那孩子,但是每每看见十七那孩子,就想起来当初康熙偏爱舒太妃的样子,引得后宫怨声载道,满天飞醋。而圆明园射猎的时候,皇上感叹十七的骑射是自己父皇手把手教学,父皇把这舐犊深情都给了老十七,而自己只能在旁观。这股醋意不免让当时的果郡王深感不安,急急解释道,也是父皇的宠爱让自己成为了无用之人,而皇兄却可以继承父皇的风范,造福百姓,这才躲过了这场陈年风波。

所以,无论从自己打小的教育来说,还是从后宫中舒太妃类的宠妾灭妻的事件中,太后都会坚持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相比于甄嬛,太后会更喜欢沈眉庄。

题外话:

作为婆婆或母亲,你也会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