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6-06-29
人类的信息传播进程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语言传播到文字传播,再从印刷传播到电子传播。纸质媒体在中世纪登上历史舞台后,人类传播就迎来了一个新纪元,特别是报纸这一形式,使人类的思想交流得到了大范围的传播。
新闻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首先是社会对新闻的需求,特别是统治阶级对新闻的需求,对新闻业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而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依赖于物质生产和科技文化进步所能提供的物质手段。
最早的新闻业即报业,值得一提的是,在最早的近代报纸产生之前,早已有报纸的雏形存在,也就是如今人们所谓的传单。它们大多未注明发行地,也没有年份,其原本形式来自手抄信。这些传单用以公布一些罕见或能吸引公众眼球大事件,如战争战役、政府换届、火灾或凶杀案等。
因古代罗马信息传播活动广泛、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所以最早的报纸雏形——《每日新闻》,出现在公元前60年的凯撒时代。十四、十五世纪则在意大利威尼斯盛行手抄新闻,也叫手抄小报,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以及政局变化、战争消息等,该小报沿街兜售,不定期发行,是现代报刊的雏形。十五世纪晚期在德意志出现的印刷媒体是单面单张印刷纸,是分散、单独发行的单页小册子,其易破损的性状却并不意味着它们的受众是有限的,相反,这些以小册子形式发行的文章传播地竟异常广泛。
这些报纸雏形在近代报纸产生前,充当着精神先锋的作用,在传播人类思想的同时也记录了很多历史事件。
(二)近代报纸在德意志的诞生
近代报纸狭义上指的是定期出版的印刷新闻纸。1615年在美因茨的法兰克福发行的“法兰克福新闻报”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份近代意义上的报纸。该报一周发行一次,每版数条新闻。而1650年7月1日世界上第一张近代日报在德意志莱比锡产生,这个叫做“新到新闻”的报纸从1650年起一周发行六次。
古代早期的报纸形式是手写的,且不定期发行,传播范围有限,因此它与近代报纸这种大量发行的定期刊物有着很大的不同。
我国最早的古代报纸——邸报,虽然已经采用了印刷技术,在宋朝以后开始定期连续发行,但其读者主要为封建士大夫阶层,是封建统治者的喉舌和御用传播工具。宋代出现的小报具备更多舆论载体的功能,使我国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这种民间报纸在强大的封建专制制度下一直遭受统治者的严厉查禁。这也是新闻事业萌芽在我国的成长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
近代报纸在中世纪晚期产生在德意志,这是报纸形式的一次创新,也是中世纪纸质媒体的一次飞跃,它的诞生使人类传播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人类自此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印刷传播时代。
三、近代报纸产生于德国的原因
(一)德意志早期的资本主义发展
在十四、十五世纪的欧洲,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扩大了生产分工,而生产分工基于技术发展,且进一步促进了技术的提高。另外分工的扩大和生产的专业化使家庭手工业渐渐与农业生产相分离,手工业生产的扩大和地区生产专业化促进商品交换的繁荣,也促进了国内商品市场的形成及国际贸易的发展。
德意志位于欧洲中部,便利的地理位置使德意志成为贸易集散地。德国法兰克福的国内和国际市场都很发达,每天都有远道而来的商人聚集。为促进贸易的繁荣,许多国家整修道路、疏通河道、建设码头港口,明显加强其商业区位优势。十五世纪在尼德兰、意大利、法国及南德产生了脚夫和邮政。新闻业的产生与现代邮政系统的形成是分不开的,便利的邮驿为出版商的报纸发行和新闻来源提供了保证。
虽然德国的物质条件为新闻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德国新闻史上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是德国的文化及科技因素。因为德国的经济条件并非得天独厚,在当时的意大利、尼德兰、法兰西产生了更为成熟的资本主义萌芽。应该说,近代报纸之所以产生在德意志地区,当时该地区的文化、科技、社会因素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古登堡及其印刷术
十五世纪中期印刷术的发明在今天一般被当做是划时代的飞跃和媒介传播变更的开端,它与其他事件一同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和近代的开始。
1440-1450年间,德意志美因兹工匠——约翰内斯·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法,首次实现了纸质产品的机器大批量生产。该发明在问世后,伴随着当时中西欧贸易的发展由德意志商人沿着贸易路线传播开来。
近代报纸的诞生与印刷术的发明密不可分,正是因为有了印刷术,才使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打破了以往信息传播靠口头和手抄文字方式的限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人类从漫长的语言传播和文字传播进入到了印刷传播时代,传播进程开始有了迅猛有序的发展。
印刷术的发明还带来了文化的普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活字印刷术印行的四十二行版《圣经》(1456)、三十六行版《圣经》在世界享有盛名。恩格斯在论及印刷术的发明时写道“印刷术的发明以及商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写字的状况,而且也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较高级教育的状况。在知识领域中也出现劳动分工了。新出现的法学家把僧侣们从一系列很有势力的职位中排挤出去了。僧侣从此也就多半变成了多余的人。” 籍于此,印刷术成了欧洲新教传播的工具,变成了精神救赎的武器。如果说马丁·路德是驱赶中世纪宗教迷雾的勇士,那么印刷术便是他手中锋利的宝剑。(三)信息需求
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首先是社会对新闻的需求,没有需求便没有生产。德意志在中世纪对新闻信息有着强大的需求,正是这强大的需求推动了这一地区的新闻事业。
中世纪晚期的德意志四分五裂,中央政权几乎不存在。诗人席勒曾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它。”歌德则干脆的说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①特别是在农民战争和三十年战争之后,德意志地区政权越发支离破碎,沦为欧洲政治的玩物。当时欧洲其他国家纷纷从德意志的弱小及诸侯争斗中获益。
毫无疑问,动荡与不安对于民族国家的发展毫无益处,但站在另一角度来看,强大的封建专制王朝会控制新闻业,如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发布特许独占制度及玛丽女王和伊丽莎白一世的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和“星法院”。但是在中世纪晚期,整个德意志地区没有一个强大的封建政权,松散的封建小邦国为新闻事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而且长期饱受战争苦难的德意志人民对新闻信息有着强烈的渴望,这些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报纸的产生。
(四) 宗教改革
十六、十七世纪,欧洲发生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大事件,渐渐迎来了走向新时代的曙光。印刷术提供了使思想迅速在大范围中得以传播的手段。而宗教改革则以印刷术为利器,将人们从教会编织的虚伪腐朽中解救出来。
马丁·路德,一个从贫苦矿工家庭走出的神学教授,带领人们从教会的法规与世俗恶俗中挣脱出来。他将拉丁语的圣经翻译为平民使用的德语,从此人们不再需要由僧侣们来讲述圣经,人人皆有与上帝直接对话的权利。对欧洲而言,他的贡献体现在宗教上,但对德意志而言,他对德语语言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马丁·路德通过翻译圣经,使德语普遍取代了上层社会使用的拉丁语,促进了德语民族语言的形成。拉丁语作为欧洲上层社会的一种精英化语言,不利于本国文化的真正传播。大量印刷的德语版圣经使德语日趋规范化,并最终形成标准的民族语言。语言统一了,文化的传播进程也就更上了一层楼。
(五)民族创新精神
工商业及贸易的发展为德意志新闻事业起步奠定了物质基础;常年的分裂和战争引发了对新闻及信息的强烈渴望;最早的邮政业务使纸质媒体的发行周期越来越缩短;最早在德国起步的现代印刷业促进了德意志新闻事业的繁荣;宗教改革和德意志语言文字的统一是推动新闻事业在德国产生的重要人文因素。但是,使德意志引领报业发展潮流的推动力,从根本上来看则是德意志民族的创新精神。
中世纪在德国美因茨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引发了一场媒介革命,没有此项划时代的技术也许就没有现代报纸。随后马丁·路德利用此项技术传播新教思想,而自古登堡之后德国一直保持着印刷创新的传统,如今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德国制造的印刷机,80%的德国印刷机出口到全世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育是创新的基础。德国历来重视教育。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将军毛奇就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注定。”由此可知,德国对基础教育有多么重视,而德国的高等教育至今仍举世闻名。德国大学和高等院校向世界展示了杰出的创新潜能,世界上第一份个性化数字日报, Niiu的发明者就是两位德国大学生。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德国人为这个世界带来如此之多奇迹的原因就在于,德意志民族始终是个善于创新的民族。
四、结语
新闻事业的发展有其内在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别是在国情特殊的德国,新闻业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复杂交错的情况,近代报业最早在中世纪晚期的德意志诞生,现代印刷术功不可没,而新航路开辟、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后,在西欧各国贸易与工商业发展的前提下,宗教改革、国家分裂与战争,尤其是德意志民族的创新精神,这些都促使德国最终成了西方近代新闻业的摇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