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每日一读】《论语十则》第四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

      【注】 《朱注):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于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记】 就认识论说,与康德所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娟空”,儿乎同一思路。这一道理至今不过时。东海西海,此心相同,此理相同。叶适《习学记言》说:"其祖习训故,浅随相承者,不思之类也。其穿穴性命,空虚自喜者,不学之类也。士不越此二涂也。”汉学宋学,国粹西髦,古今同慨。

      【注释】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学而思】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读书不走脑,只知道死记硬背而没有自己的见解,不会有任何收获。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终止进步,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参读《卫灵公篇》15•31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与思 ,即阅读,学习与思考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问题,孔子对比做了深刻的辩证阐述。

        从认识论角度来看,阅读,是人的感性认识;思考,则是一种理性思维,是人对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及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行成理性认识的过程。所以,学与思,是人的认识的两个基本阶段,二者同样重要。

        当我们越来越淡陌纸质书籍时,阅读和思考之间也将变成一个微小量化,学与思所获得的质量将会下降。

        【知识扩展】

        《中庸·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周密地思考,要清晰地分辨,要切实地实践。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别人一次就办到的,我就算做一百次也要办到;别人十次就办到的,我就算做一千次也要办到。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再怎么愚笨的人也一定变得明智,再怎么柔弱的人也一定变得刚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