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重阳是否抗金的一些猜测和求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很多人对金庸小说不满的一点在于:金书内写的历史人事总是和史实有所出入。

比如王重阳,他在金书里是不折不扣的抗金英雄,为了抗金连送上门老婆都不娶,最后举事失败还回老家终南山挖了个足以容纳几千人的活死人墓,等着跟金兵同归于尽。

很多读者读到这里都要感动哭了:这是什么精神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啊兄弟们,重阳祖师报国之情可见一斑!

然而有喜欢挖掘“真相”的书迷在翻阅相关史料后难免失望:王重阳抗金的证据很少,反倒是其出任金国官员的证据十分充足。

难道神雕侠侣里着力描绘的抗金英雄竟然是这样一个卖国软骨头?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易查找,但我还是想尽量用史实来证明王重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Part 1.历史背景

在介绍王重阳之前,有必要对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做一些介绍。

公元1113年,王重阳出生在陕西咸阳大魏村。这个地方即便是在21世纪的现在,依旧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村庄,更何况是千年前的北宋末年。其荒僻程度可想而知。

对于这种情况,其实也可以理解。你要是生活在人来人往的大都市之类的地方,那怎么糊弄别人说自己拥有各种神通异能?

这都众目睽睽二十四小时盯着你呢,你说你仙人下凡水火不侵,隔壁邻居第一个举着火把来你家串门,这不当场露馅了?你要是说自己出生就有异象相伴,结果隔壁看着你长大的二大爷跳出来说没这回事,那还怎么传道?

所以地处偏僻人烟稀少,是成仙的很重要的先决条件。对于宗教来说,失去神秘性就失去一切。

当然,虽然村庄上是穷了点,但王重阳家里可不穷,是周围有名的地主老财。和当时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少年王重阳每天好好学习就等着参加科举光宗耀祖。

然而世事难料,公元1127年,王重阳15岁的时候,北宋被金国给灭了。两个皇帝被金朝抓走,史称靖康之耻。

把北宋灭了后,金国并没有一鼓作气一路南下统治中国,它停下来了,先后设立了伪楚伪齐两个傀儡政权来代替自己掌控被征服的中国北方地区。这其中就包括王重阳老家,陕西咸阳。

年轻时的王重阳经历了腐朽的北宋、残暴的金朝、以及金朝撤退后负责接管北方地区的伪齐。如果不把短命的伪楚算进去,那也来来回回被三个政权统治过。

这还不是全部。

1137年,王重阳25岁那一年,金国突然把伪齐给废了。这事背后的历史原因较为复杂,可以粗略概括出三点。

第一是本身伪齐所统治的地区,也就是陕西、山西等地,这些地方因为伪齐过于残酷的压迫,所以纷纷反抗,动乱不安。

第二是伪齐也不是省心的料,疯狂给金国找事。要么是得罪了金国高官帮派;要么是整天跟南宋打架,打又打不赢还天天要金国来帮忙。

金国本身因为自己内部帮派斗争也很剧烈,隔壁西夏邻居还动不动来搞破坏,所以对伪齐烦不胜烦。

第三是以大名鼎鼎的岳飞为代表的一大批南宋北伐猛将横空出世,把本就疲软的金国打的满地找牙,最后都差点投降了。

种种历史契机之下,伪齐就被废了,并且南宋还趁势收回了陕西等地。

概括起来王重阳年轻时候的经历大概是这样的:

1113~1127年,生活在大宋统治下。

1127~1130年,因为北宋被灭,但金国又无暇来管理陕西等地,所以这几年的王重阳处在无政府状态……

1130~1137年,金设立伪齐,王重阳处在被伪齐统治的状态。

1138年~1140年,南宋短暂的收回陕西等地,于是王重阳又回到大宋怀抱。

这大概就是早年王重阳所处的环境变化历程。

那么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王重阳究竟有没有参加国金国的考试?

和大多数学者一样,我认为是有的。

Part 2.王重阳的考试经历

根据《全真教祖碑》记载,王重阳“弱冠,修进士举业,籍京兆学府,又善武略”。写的很明白,二十岁的王重阳参加了科举考试,而且还高中进士。

如果对应年代的话,应该就是公元1133年左右,此时正值伪齐统治,所以王重阳应该不会冒着被杀的风险南下参加宋朝的科举。

当然,考得好不意味着结果好。

按《金莲正宗记》,“当废齐阜昌问,献赋春官,逢意而黜”。废齐代指伪齐,阜昌是伪齐的年号,春官就是礼部的意思。连起来翻译大概就是“参加了伪齐礼部的考试,结果因为得罪了主考官而被取消功名”。

所以王重阳二十岁那一年,的确是参加了伪齐的科举考核,基本铁证如山,很难翻案。这是王重阳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

王重阳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在公元1140年。

那年王重阳27岁,刚好南宋收回陕西,所以王重阳兴冲冲的参加了武举考试。

《鸣鹤余音》记有:“二旬有七应武举,深知兵法挽硬弓。文武双全人皆惧,宋号德威”。

“宋”号德威。如果是在伪齐参加的考试,那么就该叫“齐”号德威了。再者,从《全真教祖碑》所记录的“圣朝天眷间,收复陕西,英豪获用,先生于是捐文场,应武举,易名德戚,字世雄,其志足可以知”来看,应该也是到参加南宋的武举考试。至于为什么不参加正儿八经的科举考试,也和历史环境有关。

当时到处都在打仗,学兵法韬略这些玩意很明显比背四书五经实用多了。

最起码,你考个武举还得天天锻炼身体练武功,这也间接性增强了自己在乱世之中的生存能力。

所以王重阳前后两次科举:第一次考的是伪齐的文科,没考上;第二次考的是南宋的武举,不知道结果如何,但就算考上了,也绝对没有像《金莲正宗记》里说的一样中了“武进士”。毕竟其他更多碑文资料都明确说明王重阳文武两不全,最后也是因为实在混不出去,才选择出道成家,创建宗派的。

像《甘水仙源录终南山神仙重阳真人全真教祖碑》所说:“被道黑充余,善根积著,天遣文武之进而无成焉,于是慨然入道。”

这要是真考上了武进士,还至于说自己文武双不全嘛。

综上所述,王重阳的确有过参加伪齐考试的经历,但没有成功。

后来参加南宋的武举考试,似乎结果也不是那么理想……

再就是关于王重阳抗金的事了。

Part 3.抗金义士

很多人觉得,王重阳都参加了伪齐的考试了,怎么可能造反?更何况像全真诗集、王重阳本人自述、甚至王重阳徒子徒孙的自述,都没有说过抗金之类的话,那王重阳应该没有抗金啊。

这种看法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逐一辩驳:

第一,王重阳成年之后所处的地区,已经被金国彻底控制了,要是王重阳整天还嚷嚷着抗金,估计活不长。

第二,后来全真教的发展,深受金国的支持,像王处一、刘处玄,都是被金世宗接见过的。吃人嘴软,你总不能说“我师傅当年跟你对着干”这种话吧。

第三,王重阳和他的弟子们都没有公开说自己抗金的事,后来的徒子徒孙就更不敢乱说了。

至于说有没有谁能直接证明王重阳参与过抗金?

有的。

这个人还和元好问有些关系。

元好问大家都知道,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写过一首极其出圈的词,开头两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传颂千年不衰。

元好问有一个朋友,叫商衡。

这个商衡是正儿八经的抗金义士,最后与金兵战死沙场,然后商衡他老婆就带着孩子往南跑。孩子名叫商挺,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小孩,自幼读书就很厉害,所以很快就在南宋官场崭露头角。

南宋亡了后,商挺又做了元朝初年大臣,任京兆宣抚司郎中,抚定关中。商挺在关中工作了很长的时间,对当地的风土人情非常熟悉,甚至王重阳的家庭户籍都归他管。

就是这么一个对王重阳极为熟悉的抗金义士之后,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两句非常明确的指出了王重阳有过抗金的经历。

在《题甘河遇仙宫》,商挺写到:“重阳起全真,高视乃阔步,矫矫英雄姿,乘时或割据。”

“割据”二字,在中国古代特指领兵起义,雄霸一方。因此可以推测,最起码在商挺眼里,王重阳有过抗金的经历,或者最少最少,王重阳也应该有过抗金的年头。

当然,在这种抗金的念头彻底破灭了之后,加上始终仕途无望,于是王重阳无可避免的选择了堕落消沉。

后来他在金国找了个收酒税的工作,一混就是几十年,期间沉湎于酒精的麻醉,做出过许多出格的事情。

每天不是追着隔壁小孩弹鸡鸡,就是跟哥哥嫂嫂吵架。

又或者喝的伶仃大醉,倒在街上都没有人过问。

这些都在重阳全真集里可以找到相关的。

代入到金书里,大概就是王重阳举义失败,把自己关在活死人墓里生闷气一样。只不过现实世界不像小说,会有个知冷知热的女人来想方设法让你振作起来。

总体来说,王重阳的确曾参与过金国的考试,也在金国工作过。

但他也曾为复兴南宋政权努力过,或者说最起码有过类似的意图。

最后在仕途失望、又无力振兴南宋的前提下,王重阳选择出家为道也并不意外。要知道北宋末年本就有许多像王重阳一样的有识之士,他们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固执的认为女真蛮夷也,不配让我效力。但金国又经常干出一些刀架在读书人脖子上赶他们进考场的事,所以万般无奈之下很多人都选择了出家逃避惹不起就躲远点嘛。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的道教能够得到迅猛发展的原因之一。

部分参考文献:

《终南山重阳祖师仙迹记》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

《金莲仙史》

《金莲正宗记》

《终南山神仙重阳子王真人全真教祖碑》

《重阳全真集》

《中国道教史》卿希泰

伪齐刘豫被废原因考辨_赵永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