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为何你让我如此焦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长久以来,“时间管理”对很多人来说就像是一种精神毒品,让人难以克制。凡是标题带有这几个字的文章,都会让人想读一下;凡是关于这个话题的书,都让人有种翻阅购买的冲动,更别提了,Oh My God!这里简直是时间管理上瘾者的BIG PARTY!!无数指点江山的文字都在这里发光发热,每每读完都会让人亢奋,但是先等等,我们真的懂得什么是时间管理吗?

在与时间的斗争中,我觉得我身边很多人一直没有胜利过。尤其是看到里好多牛人已经对自我管理如火纯青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尤其失败。许多年后,当我知道了无数N年前我完全不知晓的时间管理“秘诀”时,我的生活为何还常常懒散无序、陷入泥沼之中呢?

为什么?

时间管理定义,很简单,就是合理规划时间达到目标的技巧。但是很可怕的时,当你站在岸边看时间这片平静的海时,你不会觉得它有多难驾驭。但是等到你沉浸在每一天琐碎的工作和生活中时,你会觉得时间流逝的好快好可怕,在你还来不及反应时,当你管理时间法宝还没有来得及掏出来的时候,game over,你已经到了该睡觉的时刻。

到底发生了什么啊?我摔。

你可以掌握你的计划,但是你掌握不了变化;你可以暂时地控制你的生活,但是你无法长久持续的控制你的时间。简直发指!然而,的牛人们为何纷纷表示毫无压力?并且能够风清云淡地和我们分享各种经验和美好的时间管理风景呢?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来,来,来,让我们坐下来深呼吸,仔细想想,哪里不对。 (悬疑音乐起)

在你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请如实回答。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朋友》,全书第一句话就是“有一种病,叫做时间恐慌症”,得了这种病的人,会有同样的表现——巨大的压力,极度的恐惧。而专注于时间管理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有这种病。

虽然对有限生命的恐惧可以称为我们管理时间的初衷,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对时间管理方法上瘾的借口,因为“时间恐慌症”的焦虑将会让我们丧失对待工具的正确态度,在不断观看中获取快感(嗯,这样说貌似怪怪的),在浅尝辄止中获得虚拟的希望,在拖延中继续失败,因而不断陷入“寻找工具——焦虑——寻找新工具——更加焦虑”的怪圈中去。这貌似也是许多心理依赖的共同症状,不同的是,有的是酒精、药物,而有的是时间管理类的文章。

所以,“越管理越焦虑”并非是时间管理本身的错,而是心理上瘾的错,是焦虑的错。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重新判断自己的出发点,我们才能知道自己所获取时间管理的心态是正常的还是病态的。如果是病态的,那就请停止所有的时间管理知识的搜集行为,直面焦虑,进入下一个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厨师,你所需要的厨具取决于你要做的菜是什么。如果一个厨师在自己还不知道要做西餐还是中餐的时候,去忙慌慌考虑如何置办一大堆的工具,每天把时间耗费在工具挑选上,那带来的结果将会怎样?无法想象。

时间管理同样如此。时间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必要条件,时间管理只是让我们更快更准更有效率地完成目标任务,并不会决定目标任务质量的好坏,就像一套餐具无法决定饭菜的味道一样。道理简单,但我们很多时候就是看不到。明明因为不晓得要做什么饭而焦躁,却用擦拭餐具来平复心情,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么?不知道你们是怎样?反正我是如此。

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越来越沉溺在工具方法论中,明明工作和未来并没有思考太多,却把大量时间用来思考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将吃喝拉撒都安排一个时间表,回顾时自己都不忍直视,依然觉得时间是在浪费。可能大部分人找不到目标、看不清方向才是关键,至于为达到目标走哪条路反而是相对简单的问题。但问题是,很多人都晓得这个问题,但却无法改变现状,因为更难的一个问题摆在眼前—— 我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找一个努力目标并不难,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中都有目标:业绩是目标、成绩是目标、甚至减肥减到多少都是个目标。但,每个目标都需要去付出时间,但并非每个目标都值得。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目标,哪个目标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奋斗的,这才是最难判断的东西!

作为工作人,我们时间太少了,如果我用来运动减肥,可能就不能花大把时间写作了;如果我用来旅游,可能就不能陪父母聊天尽孝道了。非此即彼的选择虽然看似荒唐,但却实实在在发生着。因为人的精力有限、毅力有限,如果一段时间里集中思想在一个方面,那么第二个方面的目标势必受到影响和牵制,且先不提时间安排这些俗套,几个任务同时在线,你的身体受得了吗?你的大脑受得了吗?你有毅力hold全部吗?oh my god,我到底该做什么?(选择恐惧鬼锁喉)

在这个方面,李笑来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妙方,就是:不管学什么,哪怕现在感觉再没用,以后总会有用的。

嗯,感觉很有道理,但还是哪里不对的样子。

Wait a minute,这难道不是高中生物老师总挂在口头上的那句话?——即使不考试,学这些东西你以后还是用得上的。但至于哪天,他也不知道。虽然对于懒于行动、患有拖延症的人来说,李笑来的“未来总有用”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和动力,避免了来回犹豫的成本,是JUST DO IT的同义词。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这仍然是逃避人生目标制定的一种方式。

但人生目标则看起来更荒诞,人类放弃目标的比例远远高于坚持的概率,这是基因决定的,不然数万个健身房老板不会那么任性地在靠挣会员的“放弃钱”而生存。

如果我们身处社会,连几个月后的项目都无法判断,那么判断自己十年二十年后自己将变成什么样,不是更加虚无缥缈吗?但,无数案例证明,“目标”本身有着非同寻常的魔力——它是人在迷失自我时的一句唤回咒语,是在低落无聊沉沦时把自己捞起来的一根圆木,它是人生的发动机,是一个人的自尊心所在,没有目标的人而慌忙赶路的人,其实跟带着眼罩被别人鞭打着拉磨的驴子一样,可怜又可悲!因为你终身处在既定的程序中,在为别人的目标而活。

至于具体而有效的人生目标该怎么制定?我并没有找到答案,只是在知乎上看到一篇高票回答,讲的是网友“奶牛denny”用一个小时一张白纸寻找自己人生目标的方法,虽然看似无厘头,有点邪,但却对一些人颇为有用。我虽然不属于那群lucky的人群,但我知道这样的内省是在寻找目标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有兴趣的人,可以直接去搜他的 《如何活着:欲望、外界、标签、天才、时间、人生目标和经历》 这篇文章,建议细读,虽然是2011年写的文章,如今读来依然振聋发聩。

很多时候,我们如果能够认清自己,听到自己的内心,接下来的很多路会容易走得多,用什么方法更是显而易见。

高效率似乎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优秀的形容词,是一种褒奖。时间宝贵,谁不想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更多任务、打更多怪提升社会等级呢?但有时,这种高效似乎被高度神化了,似乎在生活中,没有一个完整的任务清单,就等同于浪费生命。如果没有把所有事情都同时处理好,就不配在这个竞争社会立足,永远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

果真如此吗?其实未必。

时间管理可能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但也可能是一种枷锁。我们在建立起高度自律的时间管理体系的同时,牺牲的是弹性的生活节奏和心灵的自由。在一段时间内,你可能获得了很多对工作生活各种琐事即时反应的能力,但你也许进入的,是别人的游戏设定,消耗精力,且徒增压力。

所以关于效率这件事,一定不能刻板、固执地去追求,而是要在了解自己人生追求的基础上去有条件、有选择地使用。工作、工程、项目或许可以用效率来解决,但生活、爱好、思考就不要放在这个套子里去强迫自己,或许,这样我们的生活会丰富、自由的多。

总而言之,很多人、很多名人,他们的个性、成功,都不是单纯靠时间管理和效率来达成的。那些写出大部头时间管理名著的作家们,也没见谁获得了乔布斯、巴菲特那样的财富和成就。

有时候追求独特而个性的人生,比模仿他人的成功和努力更重要,因为那才是人生吧?

当你忙于时间管理、提高效率,却依然在生活、工作中是个Loser时,那你最好的方法就是停下脚步,放下那些纷繁的工具,看看自己的路究竟通向何处。

有时,去一个地方,简单的走路反而是最快的方式?不是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