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解|惯性思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惯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习惯性的思维,类似于物体运动的惯性,或类似于电脑的逻辑判断过程。

惯性思维,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表现。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无不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惯性思维之所以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思维习惯,就在于在人的大脑里存在着一个“模型库”,储存着一个人自出生以来的所有思维判断模型,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会采用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那就是相似度。当眼前发生某一事件时,人们们就会把当前的事物跟已有的模型库进行一一匹配,提取相似度最大的那个做为分析依据。

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都会使人们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形成“思维定势”即思维总是摆脱不了已有“框架”的束缚,表现出消极的惯性思维。就像大多数其他形式的机械反应一样,惯性思维也是我们应对忙碌的现代生活的一条捷径。

一旦我们对某件事做决定,固执的坚持这个决定就变成了意见对我们非常有吸引力的事情,因为我们真的不需要再为这件事情左思右想了。我们不必从每天得到的大量信息中辨别出相关事实,我们也不必动脑筋去权衡利弊,更不必再做任何困难的决定。

惯性思维是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维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由于这种惯性,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盲点”。比如说,一张0.1毫米的纸对折51次会有多高?一张板凳高,一栋大楼高,还是有珠穆朗玛峰高?答案是比太阳与地球的最远距离还要多1亿公里。答案令人诧异,但更令人诧异的是,面对正确答案有的人竟然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惯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可怕力量。

惯性力量的强大有时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运输系统的设计,竟然取决于两千年前两匹战马屁股的宽度。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85英尺。为什么是这个奇特的标准呢?原来美国最早的铁路是由英国人设计建造的,而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设计的,可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他们习惯性地把马车的轮宽搬到了电车上。据查,英国老路的辙迹宽度是罗马战车形成的,而罗马战车的轮宽恰恰是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

台湾作家吴若权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穷人戴钻石,人家以为是玻璃;富人戴玻璃,人家以为是钻石。”正因为受惯性思维影响,认识不到事情也有变异的时候,于是便有了发生在莫泊桑小说《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的悲剧。经验主义是惯性思维的显现定式,是禁锢创新的镣铐锁链。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天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非习惯性的。如果我们抓军事训练、搞后勤保障、研制武器装备,奉行所谓“经验主义”,一说重视,就必定开会、发文、下工作组;一抓落实,就搞检查评比,开现场会等,结果必然是“穿着新鞋走老路、违背科学走弯路”!

惯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天敌”,但并不是不可破除的“魔咒”。牛顿是物理学的鼻祖,牛顿定律一向被认为是物理学中不可更改的真理,也从未有人怀疑过,但是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却大胆扬弃,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理,从而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对惯性思维说“不”,因此取得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功。

纵观人类科学发展史,一些半路出家的冒险者闯入了一个个科学新领域,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房地产经纪人恩德斯发现了在试管中培养小儿麻痹症病毒的简便方法,画家莫尔斯发明了电报,伽利略发现钟摆事实原理时还是个医生。之所以能“歪打正着”,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较小!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爱因斯坦这句名言表明,创新思维的实质就是突破自我、打破常规,毅然决然对惯性思维说“不”。

惯性思维是生物进化的一种产物,对于我们适应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惯性思维是为了高效、自动地处理常见问题和事务而采用的一种节省心理资源的心理机制。

然而,对于新问题新事物,如果还依靠过去的惯性思维,往往会造成心理资源的浪费,甚至无法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突破惯性思维的旧框框,在旧概念和新概念之间“造出一条新路”,来解决新问题,认识新事物。这个过程,也就是“创新思维”的过程。

那么如何才能突破惯性思维的屏障呢?有很多种方法可以采用:

加一加

在面对新事物或新问题时,有一种突破惯性思维的方法,就是看一看原来的解决之道上加一些东西,会不会产生效果。例如旅行途中的行李箱,最早都是手提的,东西少无所谓,但是东西多,特别是装着书或饮料等,箱子会变得很重,力气大的男性都比较吃力,娇弱的女士更不用说了。但是,如果能够在箱子底下装几个轮子,把“提箱子”改成“拖箱子”,就会容易很多。大箱子拖起来比较容易,小一点的箱子人得猫着腰才能拖,还不如直接提着呢,这又怎么办?再在箱子上加个伸缩拉杆,问题不就解决了?

减一减

和加一加相反,有的时候,需要在原有的方案中减去一些东西,才能解决新的问题。例如Intel的CPU,无论是当年的“奔腾”还是现在的“酷睿”,都面临着成本太高,售价高昂,低端市场被竞争对手蚕食的局面。后来市场部门把问题反映到了技术部,技术部门的工程师通过减少集成在硅板上的二级缓存的数量,降低工艺难度,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这种“简化”版的廉价处理器迅速占据低端市场,相信说到这里大家一定已经知道了,这就是“赛扬”系列处理器。

变一变

从别的事物上加以借鉴,改变现有方法中的某些方面,从而找到解决之道。例如高速列车,如果始终采用轮轨技术,那么最高时速受到轮轨摩擦的影响,超不过400公里/小时。工程技术人员从飞机得到启发,让列车“飞”在轨道上,只剩下空气阻力,理论上最高时速可以和飞机相当。科技人员又从磁铁同性相斥的特点得到启发,让列车通过电磁作用“浮”在轨道上,就能以比较成熟和廉价的技术,解决让列车“飞起来”的问题,于是上海的磁悬浮列车,速度很轻易地就达到了450公里/小时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来推动的列车。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走时不需接触地面,因此其阻力只有空气的阻力。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以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比轮轨高速列车的300多公里还要快速。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19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