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余华的《活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活着》是余华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我共读了三遍,写点感想。

第一次读这本小说,是在高考的前两个星期。因高考压力太大,朋友推荐我看看余华的《活着》,说不定能带给我一些力量。

第二次重读,是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觉得很迷茫,需要更清晰的方向。

第三次再读,是第一份工作辞职,内心挣扎不安,需要思考人生的意义。

这本小说,讲述的是在内战、文化大革命等背景下,小说主角徐福贵历经人生苦难,亲人先后离他而去,最后和一头老黄牛相依为命的悲剧故事。

故事的脉络大概是这样的——

1、徐福贵原本是地主家的少爷,又赌又嫖,被人设计败光了家业,又在为母亲求医路上被抓去当壮丁,等到回家之时,他那一生没过过苦日子的母亲,已经在穷困潦倒的生活中去世了。

2、徐福贵的小儿子叫有庆,在贫穷中长大,却意外的开朗可爱,却因血型和县长夫人相同,主动去献血,最后抽血过多而亡。

3、徐福贵的女儿叫凤霞,在福贵被抓去当壮丁的时候,发了高烧后变成了哑女。好不容易长大,经介绍嫁给城里偏头的二喜,夫妻二人生活和睦,本以为能过上好日子,谁料凤霞产子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

4、徐福贵的妻子家珍,一直对徐福贵不离不弃,是个好女人。儿子有庆,女儿凤霞相继去世后,生命的苦痛让她承受不住,自此卧床不起,在凤霞去世的三个月后,她也离世了。

5、凤霞的丈夫二喜,是个老实人,一边照顾着儿子苦根,一遍照顾着岳父徐福贵。二喜是个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生生夹死。

6、徐福贵只能带着外孙苦根回到乡下,因生活太过艰难,连寻常人家吃的豆子,苦根都很难吃上。苦根生病时,徐福贵心疼外孙,煮了豆子给苦根,谁知道苦根却被活活撑死了。

7、最后只剩徐福贵一人,无依无靠,跟家里的那头老黄牛作伴,度过余生。

小说中催泪的地方,是福贵身边难得的温情时刻,却一次又一次被现实撕得粉碎。

在徐福贵将家业败光之后,他的母亲生病,却因无药可医去世,这一切原是福贵咎由自取,却让老母亲替他付出代价,开头让人觉得既可恨又可怜。徐福贵的儿子有庆,是难得的可爱懂事,却因心善献血而意外去世,让人觉得着实可惜。女儿凤霞因高烧变哑,好不容易嫁给了一个老实人,却产子大出血而亡,生活从未顺遂。女婿二喜勤恳尽心,照料岳父和小儿子,却仍然逃不过命运的捉弄,被水泥夹板夹死。

整本小说讲述的确确实实是一个悲剧故事。

看到这里,我觉得应该没有更惨的时刻了,谁知道连小苦根都死去了,吃豆子活活撑死的。

心里没有大起大落,一直都是往下落,本以为已经落到底了,却不曾想到还有更惨痛的时刻。而苦难之后,是徐福贵的剩余人生,恍恍惚惚,这一生艰难困苦,亲人先后离自己而去,最后的陪伴竟只剩一头老黄牛。

小说的结尾是这样描述的——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我本以为徐福贵用会自尽来结束剩余的人生,却没想到他仍然坚强地活着,回望着这艰苦的一生。

我知道当我看到这里,小说主题就已经升华了。小说不仅仅是讲述徐福贵的人生,因为这千千万万的人民,可能就是千千万万个徐福贵。小说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来阐述活着的意义。用人生的苦难,来展现生命力的顽强。因为活着,就是希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