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6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1、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与马列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历史唯物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但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无限放大人为的错误,对我国的近现代革命持怀疑态度。

同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还否定社会主义的历史,丑化 *** 的历史,达到反对 *** 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这种消极思潮给当代青年学生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恶劣影响,会产生错误的思想认识,甚至会有“畸形人格”的出现。

青年学生由于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容易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

2、造成当代大学生对中国 *** 的正确执政思想产生误解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否定近现代史革命,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甚至否定中国 *** 的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事实。

这些错误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极大影响,给他们的历史观蒙上了一层阴影。

少数当代大学生已经对中国 *** 的正确执政思想产生怀疑,甚至否定 *** 的领导。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叫嚣照搬西方的多党制,“全盘西化论”,这些思想都对一部分当代大学生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3、影响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其隐蔽性,不易察觉的特点,有些大学生已经受到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却不知道。

校园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的是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武装,历史唯物观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

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隐藏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反动分子利用,影响校园文化的思想纯洁性。

甚至一些不当言论的传播,特别是网络发达的时代,极易印发大学生思想的混乱,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影响校园的安定团结。

二、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反思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

高校思政工作者对表象的安全、心理等抓的比较认真,却容易忽略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

针对隐蔽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思政工作者要提高警惕,多开展弘扬主旋律的讲座。

多开展“红色文化”、“红色历史”的讲座教育,多给当代大学生灌输正确的马列主义唯物观。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是网络发达的年代,很多思想方面的信息都是从网络上获得的。

高校一定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校意识形态建设。

比如每个学校的“百度贴吧”,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主旋律的平台,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如果QQ群、微信群、微博等公共平台上有不当的言论,出现反动思想的信息,应及时予以取缔,同时找到源头,给予思想教育甚至处分。

2、发挥马列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德育功能

一般高校都有承担全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部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学部或者思想政治教育部。

马列部是针对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德育功能非常重要,要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批判。

但是极个别老师,为了迎合学生,宣传一些非主流思想,宣扬消极思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殊不知这些思想会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恶劣的影响,给学校的稳定带来很大的隐患。

3、用“红色文化”引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红色文化中许多革命者的爱国故事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教育材料,这种文化的传播能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

高校作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平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多宣扬老一辈革命者的感人事迹。

可以多开展一些活动,如“红色文化读书节”,“红色历史宣讲会”,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让大学生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反思今天的美好的学习环境是先烈们用鲜血铸就的。

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历史和社会,特别是在理工科院校,由于大多数同学到了高二分文理科后,就已经不再学习历史、政治等有关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更是没有特别的警惕。

特别是在特殊的节日,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前,要多做“红色文化”、“红色历史”的宣传,可以做一些讲座,放映一些“红 *** ”,激发出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

4、加强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很多高校非常注重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与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达到寓乐于学的目的。

一般高校都处于城市或者城市郊区,周围有很多的博物馆、图书馆,也有许多记载中国近现代史革命的实景场所和相关文字资料。

通过参观“红色历史”场所,重温伟大先烈们走过的路,会使学生直观真切的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新中国的不易。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可以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老师带领学生多去弘扬主旋律的场所。

利用社会实践加深学生对中国 *** 的理解,进而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