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慌张!快速了解幼儿发烧的五个阶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1

宝宝发烧,全家就乱了套!发烧,几乎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难题,作为新手爸妈,看到自己原来精力旺盛的宝宝,在发烧的时候变得安静,很难淡定是真的。

实际上,发烧并非一种疾病,而是孩子对抗疾病的一种方式。与全家手忙脚乱相对应的是,孩子感冒发烧的三四天时间里,他的身体正在经历一场有条不紊的战役。

第一回合:病毒入侵,拉开战争序幕-呼吸道开始难受

不得不说,人体真是一个伟大的构造。我们自带的各种免疫屏障,帮我们挡住了很多病原体。即使是刚刚出世没多久的宝宝,也拥有一些天然的病原体反弹系统:

■鼻腔中随呼吸摆动的鼻毛,让病原体难以在宝宝的呼吸道扎根。

■当空气中的粉尘和微粒入侵鼻腔,人会以喷嚏的方式,以160 km/h的超快速度,引爆空气,一次性将百万个细菌带出体外。

然而,当这一切物理保护都没能够阻挡病原体时,它们就会通过我们的口腔、鼻孔、眼睛等薄弱部位,入侵到我们的体内。在普通感冒、流感中,病原体往往从我们上呼吸道——喉咙后部开始作怪。这时候,孩子的呼吸道可能会出现一些异样感受,比如咽喉痛等。

第二回合:先导部队吞噬细胞进入战斗-孩子开始产生鼻涕

在一小滴血液里,就有近40万个吞噬细胞。它们像小蜗牛一般倾巢而出,汇集在体内遭受感染的地方。当吞噬细胞和病原体接触时,细胞膜便会内陷,并伸出伪足,把病原体吞进胞质内。

这时候,吞噬细胞会让病原体在5~10分钟内死亡,在30~60分钟内破坏。只不过,这是一个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过程,吞噬细胞在战斗时也会牺牲自己。当牺牲的吞噬细胞、病原体的尸体囤积起来,也就形成了孩子的鼻涕。

第三回合:人体防御能力升级-孩子开始发烧了

在37°C的正常体温下,病原体可以不停复制复制,繁衍生息…….较高的体温环境,可以增加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减缓感染的进程。为了更好地抵抗病原体,我们需要进入「发烧」的状态。

免疫系统一旦释放作战信号,人体会快速合成前列腺素。人体中控制体温的下丘脑,被前列腺素 *** 后,便开始调高我们人体的体温定点。与此同时,我们神奇的体温中枢调节系统,就会以新的定点为目标,控制体内的一系列产热和散热,让孩子的体温升高到新的标准线上。

当孩子的体温达到新的平衡前,体温会一直上升,烧就这样发生了!这时候,孩子就可能会变得安静,但让他们感到不舒适的,不仅仅有外来入侵的病原体,还有我们进入战斗的免疫系统。

推荐阅读:孩子发烧,别急着给退烧药!五大步骤观察与应对

第四回合:后援军杀伤T细胞上场-孩子开始喉咙肿痛

杀伤T细胞会作用在已经被感染的呼吸道细胞,从内部消灭病原体。杀伤T细胞在消灭病原体的同时,也会伤及无辜:间接损伤邻近的正常组织细胞,造成组织损伤与炎症反应。

由于这场战斗在喉咙深处进行,孩子随之感受到喉咙的 *** ,引起咳嗽和疼痛。然而,病原体此时还不能被完全消灭,战争还没有结束。

第五回合:白细胞放出军师Y型抗体-孩子体温逐渐正常

免疫系统再次升级,我们的白细胞释放出一种像衣架一样的Y型抗体。Y型抗体可以准确识别出敌人,附着在病原体的表面,把它们粘连在一起。这时候,我们的白细胞们,蜂拥而上,一举把病原体拿下。终于,孩子体内与病原体的斗争暂时告一段落,孩子的体温,也慢慢回到正常温度。

战斗结束,战场上一片狼藉

咳嗽和鼻涕仍会持续一阵,但由于体内的混战,导致人体中无辜的细胞卷入其中,引起炎症,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因此,发烧后,孩子的咳嗽和喉咙疼痛,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

战斗后留下的大量组织液、吞噬细胞以及病原体尸体,导致鼻涕也还要流一段时间。所幸病原体已经基本被击败,剩下的小症状只不过是一些清理战场的后续事宜。

推荐阅读:免疫系统健康警讯,口腔破洞好不了?6种食物提升免疫力

家长这样护理 让孩子更舒适地「作战」

发烧是孩子体内的一场战役,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孩子舒服地过好那几天。

3个月以下的宝宝发烧,不要犹豫,直接去医院交给医生来处理。3个月后的孩子,有发烧症状,但精神状态还不错的话,不必着急吃退烧药。这时候降低环境温度,给孩子少穿少盖,可以让孩子更舒服一些。但如果孩子的精神状态已经不太好了,家长应该给孩子及时服用退烧药物。退烧药可以抑制孩子体内一种酶类物质,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起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对于孩子来说,目前公认的两种安全有效的退烧药物是: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孩子(泰诺林)

■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美林)

发烧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多喝水(6个月以内的孩子多补充奶液)。多喝热水,可不是医生的敷衍话。充足的水分可以帮助孩子更快排除废弃物,也能够促进药物的代谢,防止细胞脱水,让孩子好得更快。

最后,要再次强调的一点:

我们护理发烧宝宝时,目的不是让体温的数字降下来,而是让孩子更舒适地和疾病战斗。一切护理,都要以宝宝舒服为重点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