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 的崛起、殒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9

在短短不到七年的时间里,Docker先后迎来了五位CEO。这家公司一直竭力围绕其新潮的开创性云软件来开拓业务。


Docker的五位CEO


2019 年,Docker一分为二,将企业业务出售给了云咨询公司Mirantis。


数名前员工表示,对于一家曾引领重大云趋势的初创公司来说,这无异于“失宠”。


本文介绍了Docker如何从一家炙手可热的初创公司变成开源软件界的一则警示故事。


Docker曾经是硅谷最炙手可热的开发者初创公司,而DockerCon大会堪称其皇冠上的宝石。自2014年以来,DockerCon每年吸引成千上万名与会者,是软件容器领域名副其实的盛会。软件容器是一种专门但又颇具影响力的云技术,已成为Docker品牌的代名词。


在早期那几年,谷歌、亚马逊、微软和IBM等公司竞相在大会上策办盛大演示和发布会,热衷于云计算新时代的开发人员蜂拥而来,感受这股热潮。



RedMonk分析师James Governor称容器是“发展最迅猛的技术”之一。


曾经一度,Docker方面的炒作非常猛。Docker从Greylock Partners、Insight Partners和红杉资本等大牌投资者处筹资超过2.7亿美元,2018年估值达到最高峰:13.2亿美元。


快速发展的势头也引得IT巨头们为之侧目; 据说Docker在2016年拒绝了微软斥资4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


但就在容器市场一路狂奔之际,Docker很快重重地摔到了地面。


Kubernetes的横空出世给这家初创公司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它未能顶住这个压力。Kubernetes是谷歌发明的一种免费开源容器管理工具,抢走了Docker自己产品的风头。


Docker在不到七年的时间里先后迎来了五位CEO,试图东山再起。


2019年,Docker拆分公司,将企业业务出售给了Mirantis。


Docker剩余的家底筹集了3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实际上重组为一家全新的初创公司。


一位前员工告诉《商业内幕》杂志:“从价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拒绝微软的收购要约,后来沦落到彻底崩溃,不得不重组整家公司,这是一则让人大跌眼镜的失宠故事。”


如今,Docker致力于为开发人员提供自动化工具,最近宣布年度经常性收入(ARR)已超过5000万美元。


Docker拒绝就本文发表评论,只是特别指出:过去这两年超过80000人参加了该公司主办的虚拟DockerCon活动,新冠疫情导致线下大会被取消。


为了回顾这家公司的影响力以及在那里工作是一种什么感觉,《商业内幕》杂志不仅采访了分析师和技术高管,还采访了10位Docker前员工。


这些前员工不愿透露姓名,以便可以畅所欲言,不过《商业内幕》知道他们的身份。他们称Docker“错失了良机”,并对公司未能将其“坐上火箭的技术”转变为商业成功表示了失望。但作为一家为兼顾盈利和服务开源社区而犯难的开源软件初创公司,它绝不会很简单。


“开源倡导者”


Docker的故事始于巴黎一家名为DotCloud的初创公司,这家公司由Solomon Hykes、Kamel Founadi和Sebastien Pahl于2008年共同创办,旨在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云托管服务。在随后几年,Hykes带领手下开发了一款基于容器的工具,帮助DotCloud加快和扩展运营。


Docker创始人Solomon Hykes


2013年,Hykes推出了这款名为Docker的工具,将其作为开源产品来发布,那样谁都可以下载、使用和修改。


同年,DotCloud聘请Red Hat负责Gluster存储软件业务的资深人士Ben Golub担任CEO,Hykes转任首席技术官。Golub的首要举措之一是宣布DotCloud更名为Docker Inc。


此举让投资者兴奋不已:AWS或微软Azure等云平台那时还不是巨无霸,但它们显然在迅速增长。


Docker的技术承诺可帮助开发人员充分利用那些平台,这反过来又帮助Docker在2013年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估值达到1亿美元。


员工们表示,很快发现,Docker这个新贵有其自己的责任——具体来说,就是把免费开源软件Docker的成功转化为重新命名的初创公司Docker Inc.的收入。


前员工称赞Hykes是“理想主义者”和“开源倡导者”,这些雅号帮助Docker吸引和留住了顶级技术人才,但后来证明,这多少又是把双刃剑。前员工表示,开源当初让Docker赚足了眼球,并使它在开发人员中流行开来,但这家公司从未有过一项靠谱的计划,凭这款软件大赚一把。



前员工表示,Hykes基本上对优先考虑付费企业客户可能想要的“普通”功能不感兴趣,包括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和更好的用户身份验证。相反,他对开源社区对于Docker的意见比较感兴趣。一位前员工回忆起一件事,一群Docker销售人员当面告诉Hykes那些缺失的功能对付费客户有多么重要。



Docker前CEO Ben Golub出席2015年的微软Build大会。Golub现在是Storj Labs 的执行主席兼临时CEO



Docker的“原罪”与谷歌的Kubernetes崛起


Docker最重大的挑战来得很早,员工们说它也恰恰错失了最好的机会。


早在Docker崛起之前,谷歌就使用Borg(一种自主开发的软件容器变种技术)来管理自己的庞大数据中心。随着容器在业界的人气越来越高,谷歌在2014年推出了基于Borg的开源软件项目:Kubernetes。


凭借谷歌的支持以及即使在超大规模环境下也表现出色的美誉,Kubernetes一炮走红。这就给Docker出了一道难题,其创收计划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一款名为Swarm的企业级收费产品。


Kubernetes和Swarm都承诺可帮助用户管理容器,但谷歌的软件免费又可靠,很快成为了首选工具。


内部人士表示,Docker突然看起来不像是潮流引领者,更像是追随者。


西班牙巴塞罗那KubeCon 2019大会


一位前Docker员工说:“Kubernetes把房间里的空气都吸走了。我们的客户开始打探Kubernetes,它开始成为人人都想捣鼓一下的新玩具。”


Kubernetes是主要由志愿者开发的开源项目,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谷歌后来将它捐给了独立组织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从小企业到AWS或微软等大巨头,任何公司只要觉得合适,都可以使用它。Kubernetes从未想过盈利。


Docker有机会成为Kubernetes潮流的一部分;Kubernetes的联合创始人Craig McLuckie去年告诉《InfoWorld》杂志,谷歌曾讨论过将整个项目捐给Docker,让这家初创公司管理。但数位前员工表示,Docker的领导层并未拥抱Kubernetes,也没有将它与Docker自己的产品集成起来,而是将Swarm定位其竞争对手,让两者相互争夺用户。


Joe Beda和Craig McLuckie在谷歌帮助创建了Kubernetes


几年后,在新任CEO的领导下,Docker原本要改变策略,并推出Kubernetes集成机制。但一位从事Docker企业产品开发的前员工表示,最初的犹豫不决是公司的“原罪”。


向企业转型


到2017年,Kubernetes变得越来越流行;需求日益旺盛,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适时引入了支持该技术的功能。与此同时,由于未能实现销售目标,Docker难以找到小众市场。


那年,Docker请来了一位新的CEO:Steve Singh,这位经验丰富的技术高管在1993年创立Concur,在2014年成功促成该公司被SAP收购,因此在业内家喻户晓。他负责加大开发企业产品的力度,并让公司回到正轨。


一位前员工表示,Singh到来后,公司文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另一位前员工表示,这位新CEO从SAP、微软和VMware等公司聘请高管,大力推行他制定的战略,并将备受喜爱的公司标志(一堆集装箱上的一头卡通鲸鱼)变得更具“企业形象”。


内部人士表示,Singh被前员工夸赞为“热情洋溢”和“伟大的领导者”,他大力主张透明度和包容性。在他的领导下,公司采取了诸多措施,招聘时注重多元化,并竭力在其开源软件中剔除“master”或“slave”之类的术语。


2018年旧金山,Steve Singh出席DockerCon。Docker前CEO Singh现在是Madrona Venture Group的董事总经理


前员工表示,在Singh的带领下,Docker获得了一些客户的青睐。2018年10月,Docker完成了9200万美元的E轮融资,估值达到13.2亿美元——这是它拆分前的最近一次私募融资。


不过,Docker仍在竭力实现销售和收入目标。


2018年初,Hykes决定辞职走人。他说:“我们需要Steve身边有一名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交付和支持软件方面有数十年经验的CTO。”


2019年,情况到了严重关头。那年2月,Docker解雇了员工,以实现正向现金流的既定目标。几个月后,Singh宣布新的Docker Enterprise 3.0将包括支持Kubernetes的功能,CEO称此举有望吸引那些重要的大客户。


Singh在2019年5月告诉《商业内幕》杂志:“我们创办公司不是为了退出。我们创办公司是为了拥有一家伟大的长期发展的企业,具有可持续性。”


前员工表示,这些举措使许多人质疑公司的战略。不过,仍有一些人相信Singh可以带领Docker跨过这道障碍,尤其是考虑到迄今为止他取得的所有成就。


难怪Docker在2019年6月宣布Singh将在担任CEO仅两年多后离开公司的消息在内部引发了地震。


一位前员工说:“我们认为一切都还OK。我们一直在发展壮大公司,让产品日臻完善。”


虎头蛇尾的收购


Singh出局,Rob Bearden取而代之。作为开源大数据公司Hortonworks的CEO,Bearden负责将公司出售给昔日竞争对手Cloudera的工作。员工们注意到,Bearden将他以前的许多得力干将从Hortonworks带到了Docker,他总是不停地开会。他们很快就相信Bearden是专门为了出售Docker而被请来的。


Docker前CEO Rob Bearden现在是Cloudera CEO


2019年11月,Bearden上任仅几个月后,Docker 宣布将企业业务出售给Mirantis。Docker剩余的部门将改而致力于开发面向软件开发人员的产品,由分拆前担任首席产品官的Scott Johnston统一领导。


Mirantis CEO Adrian Ionel在最近的采访中告诉《商业内幕》杂志,Docker和Mirantis有着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对Kubernetes的未来有相似的看法,从而使Docker成为了诱人的收购对象。


前员工表示,这则消息反响欠佳:公司上下已认识到了Docker可能会出售的事实,但他们预计买家会是亚马逊或微软之类的大牌公司;许多人获悉Docker将出售给像Mirantis这样一家藉藉无名的小公司后,大为震惊,继而感到失望。大家以为会书写云计算 历史 上的重要篇章,没想到迎来的却是虎头蛇尾的结局。


一位前员工谈到他们在Docker的美好时光时说:“我们起初以为这会是大交易,有人会为此大书特书。Mirantis不是那样的重量级买家。”


收购后几周内,Mirantis解雇了Docker的几名员工。Ionel表示,为了使公司“更长期独立生存和发展”,这“完全不可避免”。这些前员工表示,由于公司人员流动率很高,许多在裁员后留下来的人不久之后自愿离开了。一位前雇员说,许多人拿到留职金后,就“争先恐后地走人”。Bearden本人在Docker出售后不久就离开了,2020年初回到Cloudera担任CEO。


Mirantis表示,通过收购进来的前Docker员工中一半以上仍留在该公司,包括CTO Adam Parco。该公司告诉《商业内幕》,它没有再进行任何裁员,此后扩大了规模。


在新东家的体制下,Docker的文化经历了又一次转变。Docker以深厚的工程文化为豪,还有硅谷的典型福利,比如免费小吃、自助午餐以及偶尔的奢华假日派对。相比之下,Mirantis较为低调、节俭,并引以为豪。免费 美食 很少见,而不是司空见惯,Mirantis的领导层一再强调了Docker需要控制成本。


Ionel告诉《商业内幕》杂志:“我们不是一家非常重视滑雪旅行、大搞派对、开会必选五星级酒店的公司,而是一家以创造价值、构建出色的产品以及非常注重长远目标为豪的公司。”


这次出售也宣告DockerCon从此没落,员工们之前将其视为一项重要投入,也是公司基因的一部分。Ionel表示,Mirantis不认为投入到该大会的时间和费用“符合战略”,决定将来不参与其中。


一名效力Mirantis的前员工说:“他们看到我们在DockerCon上花了大量时间后哄堂大笑,我们羞得跑出去了房间。”


下一步何去何从


有理由对Mirantis和刚重组的Docker的下一篇章持乐观态度。


前员工称Johnston是合适的CEO,能够领导更小巧更低调的Docker度过这段非常时期,称他“为人开放”、“平易近人”、“善于管理下属”。


Docker现任CEO Scott Johnston


前CEO Singh表示,他很推崇现在的 Docker和Johnston的领导力,称其是“超级粉丝”。


Singh说:“并入到Mirantis中的企业版运行良好,Scott在Docker运作的核心开发工具业务也是如此。”


Mirantis表示,2021年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年头,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收购了Docker。发言人表示,仅去年一年,就有近300家“传统”Docker Enterprise客户与该公司的订单比原来增加了逾1000万美元。


虽然Docker的故事并没有像许多人希望的那样收尾,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引领了一场持续至今的行业运动。Red Hat CTO办公室负责人Steve Watt表示,Docker的核心技术开创了云计算行业的“全新时代”。虽然Docker没有像员工们预期的那样上市或被 科技 巨头收购,但它帮助HashiCorp和GitLab等其他开源公司打开了通向IPO 的大门。


许多前员工表示,他们仍然怀念在Docker工作的时光,纷纷赞扬这家公司是“紧密的大家庭”、“很友好”、“我工作过的最好地方”、“最开放的公司”和“合作氛围非常好”。


但业内许多人士将Docker视为一则警示故事,凸显了开源初创公司面临的长期挑战。


Forrester研究公司的首席分析师Lee Sustar告诉《商业内幕》杂志:“你希望产品能够成功。与此同时,你希望成为开源社区的一员,并为该生态系统注入活力,但从商业层面上来说又能蓬勃发展。把握好这一点是许多初创公司想要做好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