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话语文言文怎么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8

1. 怎样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

2. 文言文的几个句子翻译(急)

原句:

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毅,因为他任务艰巨而路途遥远。以实行仁德为己任,不是很艰巨吗?直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原句:

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莫不是宽恕之道吗?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原句:

贤哉回也?

译文:

颜回真是贤能啊!

原句:

居,吾语女。

译文:

坐下!我告诉你。

原句: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译文:

热爱知识却不学习,其缺点是贪玩。

原句: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译文:

哪有做臣子的和国君开玩笑的呢?

原句: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文:

点亮了蜡烛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

3. 关于语言的文言文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压缩”格式。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和用“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中国在1919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编辑本段]香港和澳门地区对文言文的定义 香港、澳门,一般的报章和杂志都是用粤语书写的,他们会把用普通话书写的中国 *** 书面语(台湾地区称为国语)称为文言文,最近香港推行普通话教育,由于香港学生习惯了用粤语书写的课本,学生们都向老师反映这些文言文很难学,其实他们指的文言文就是中国大陆的普通话或台湾地区的国语。 详见,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2008年10月7日6点半新闻报道。

语常会今个学年开始,分四年资助一百六十间中小学,转用普通话教中文,但今年只有二十多间中学申请,有中学表示,宁愿自费推行,也不申请。 [编辑本段]文言文结构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遗恨也。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

(句数在3句以上)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 ④恐为操所先。

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

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

4. 要100句经典励志文言文语录高级一点的,,带上翻译,,必采纳

1、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

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8、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1、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12、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14、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1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19、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2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2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2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24、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2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2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2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2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

5. 经典的文言文句子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