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5学王崧舟老师《整本书导读单如何设计和使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课程编制方面有很多创新举措,其中非常有特色,也受到广泛好评的,就是在每一册语文教材中都设置了一个《快乐读书吧》。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读好书,读整本书,读好整本书,已经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价值取向。

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读好整本书。教师可以借助整本书导读单,指导学生阅读。

《快乐读书吧》的设置,最大的意义就是把整本书阅读,或者说把课外阅读纳入到课程体系。简单说, 课外阅读课程化 了。因为是课程化的,所以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系统的规划,就有了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进度,当然也有了相应的 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的指导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指导学生读好整本书,已经成为我们的课程任务与教学责任。

《快乐读书吧》的整个设置体系。第一学段的《快乐读书吧》相对简单,导读单使用也很少。我们重点梳理第二、第三学段的设置安排。

《快乐读书吧》与整本书导读之间的关系:

第一,导读主题——整本书导读的主要方向。

《快乐读书吧》的导读主题,是怎么影响我们整本书导读的主要方向的?

第二,导读文体——整本书导读的体裁意识。

《快乐读书吧》每次推荐的阅读书目,是如何唤醒我们整本书导读的体裁意识的?

第三,导读书目——整本书导读的推荐范围。

《快乐读书吧》具体推荐的各种名著、各种优秀读物,对于我们框定整本书导读的范围,又有着怎样的指导作用?

第四,导读策略——整本书导读的语文要素。

《快乐读书吧》提供的阅读策略和建议,对我们整本书导读的语文要素的落实又意味着什么?

三上《快乐读书吧》的 主题 是“奇妙的王国”,推荐阅读的文体都是童话(体裁)。

阅读整本 童话 的两个基本策略:

第一条:童话世界无奇不有。阅读时只有发挥想象,才能真正领略童话的魅力。

童话是想象的产物,阅读童话要通过想象才能领略它的魅力。怎么写就怎么读,怎么读就怎么教。实际上,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是让学生感受童话中想象的成分,所以单元教材与《快乐读书吧》是一脉相承、有机贯通的。

第二条: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主人公,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悲伤。

我觉得这个策略特别好。好的阅读,首先要把自己放进去,只有把自己放进去,才能切身、切实地感受到作品的精神力量。那么,怎样把自己放进去呢?这一期的《快乐读书吧》就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主人公,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悲伤。这是一种 沉浸式阅读 ,沉浸式阅读所滋养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文字功夫,或者说不仅仅是孩子整本书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同时,也 净化着他们的精神,升华着他们的灵魂,哺育着他们的整个生命 。三上的《快乐读书吧》,无论在导读主题、导读文体、导读书目和导读策略上,都给我们整本书导读单的设计提供了很多实质性帮助。

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导读建议

三下《快乐读书吧》的 主题 是“小故事大道理”,导读 文体 是 寓言 。这一期的《快乐读书吧》编者提供了两条阅读建议:

第一条:读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这是由寓言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言”讲的是故事内容,而“寓”其实就是寄托背后的这个道理。所以寓言的表层结构是故事,深层结构是道理。因此,寓言的解读程序,一定是先读懂故事内容,再去揣摩和领悟背后所要讲的道理。

第二条: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具有相当的普适性和穿透力,所以,千年之前的寓言,千年之后读来,依然振聋发聩、醍醐灌顶,比如《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等等。所以, 联系现实读寓言 ,既能加深理解寓言本身的寓意,也能促进孩子对当下生活有更深入的体察,这样读寓言就不“隔”了。

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导读建议

四上《快乐读书吧》的 主题 是“很久很久以前”,导读文体是 神话 。这一期的导读策略也是两条建议:

第一条:远古时候人们认为神话是真实而神圣的,一定要在严肃的仪式上郑重地讲出来。

我们在各种公开课、观摩课中经常发现,孩子们会对神话故事中的某些情节、细节提出质疑。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觉得不真实,不可能。比如《盘古开天地》,那把斧子是哪里来的?天地都还没有成形,怎么可能会有斧子呢?所以, 读神话首先不是一个策略问题,而是一个态度问题、信念问题。 假如,我们先认定神话是假的,是远古先民捏造的,那么,你已经背离了神话这种文体最本质的特征。

这一期的第一条导读策略,与其说是策略本身,不如说是 从神话最本质的特征出发,指出阅读神话时必须具备的态度——像先民那样相信神话是真实而神圣的。 所谓神话,一定是远古时期的人们创造的。远古时期的人们,面临着生命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又比如:“宇宙是怎么诞生的?”“大自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等等。那个时候的人们,以那个时候的思维方式、那个时候的智慧水平、那个时候的生活经验,去尝试理解那些重大主题,以便解除因为未知而带来的恐惧,求得内心的安宁,从而能够好好活着。神话,就是他们对这些重大主题的解释。有了这样的解释,他们才能安心。因此,神话对他们而言,真实而且神圣。因此,神话一定要在严肃的仪式上郑重地讲出来。

所以,我觉得《快乐读书吧》所提的第一条建议,非常好,非常重要。这是阅读神话的策略中的策略,是元策略。无论是中国古代神话,还是希腊神话、北欧神话,阅读时首先要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共情的态度进入神话。

第二条:神话通常气魄宏大,如女娲补天、共工触山、羿射九日……读的时候你要发挥想象,感受其中的神奇。

读童话和神话都要发挥想象,但是不一样 。 读童话的时候,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主人公;读神话的时候,不建议把自己放进去,而是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感受其中的神奇。 所以, 读神话,就是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相信它的神圣,一个是感受它的神奇。

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导读建议

四下《快乐读书吧》的 主题 是“十万个为什么”,导读 文体 是 科普读物 。童话也好,寓言也好,神话也好,都属于文学范畴;科普读物,更多地属于实用范畴。所以,科普读物的 导读策略 会有很大区别:

第一条: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科技术语,这时要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

什么是科技术语?其实科技术语的背后,就是一系列的科学知识。以四年级孩子的生活体验和阅读视野来看,阅读科普读物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科技术语,很正常。编者建议,要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那么,孩子们在课上学过哪些方法呢?比如: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向老师讨教、伙伴互助、上网查询等等。这样,整本书的导读策略就跟教材中相关的语文要素联系起来了。

第二条:读完后还可以查一查,书中谈到的一些科学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

我们知道,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时代,新的科技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但是,科普读物具有阶段性,也必然具有历史局限性。五十年前撰写的科普读物,搁到今天,势必会有一些科技知识变陈旧甚至变错误。因此,提出这样的阅读策略,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体现。

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导读建议

五上《快乐读书吧》的 主题 是“从前有座山”,导读 文体 是 民间故事 。

整本书的民间故事怎么读?这一期提供了两条策略:

第一条:作为一种口头艺术,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这是为了讲述中方便记忆,同时加深听众的印象。

还是那句话,怎么写就怎么读,怎么读就怎么教。民间故事的创作,往往有固定的类型、重复的段落,那么,阅读时,就应该留心这些固定的类型、重复的段落。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创作特点,一是为了方便记忆,二是为了加深印象。所以,阅读民间故事最好的策略,就是让学生 把民间故事讲出来 。

第二条:民间故事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正义却弱小的主人公总是能够打败强大的对手;心地善良的穷苦人最终会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的生活……

大团圆式的故事结局,是希望孩子们能进一步看见其中所寄托的朴素的愿望。我们要理解,从某种程度上讲,民间故事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达成的愿望的一种精神补偿。

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导读建议

五下《快乐读书吧》的 主题 是“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这样一种对偶式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对导读 文体 —— 中国古典名著 的一种自觉照应,推荐的书目毫无疑问都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所推荐的阅读策略也是紧扣中国古典名著的特征提出来的:

第一条:古代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这些作品里,一回或若干回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连起来就串成一个长篇故事。

这里说的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形式结构,好像没有涉及到具体策略。就像民间故事的阅读,会提示有一些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其实,道理是相通的。怎么写决定怎么读,怎么读决定怎么教。既然章回体小说具有这样的特征,那么,阅读时,就要把握这些特征,关注回目,关注哪些回目的情节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简单地说,读法与写法要匹配。

第二条:我很喜欢读回目,只要看一下某一回的标题就可以猜出它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我很喜欢读回目”其实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有的孩子并不喜欢读回目,因为回目读起来有相当难度。“我很喜欢读回目”——为什么呢?只要看一下某一回的标题(就是回目),就可以猜出它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这里涉及到回目的作用和回目怎么读,这是中国古典名著导读的基本策略。

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导读建议

六上《快乐读书吧》的 主题 是“笑与泪,经历与成长”,我们暂且把这一类读物称之为 成长小说 ,当然这个不够严谨。推荐的成长小说有《童年》——高尔基的作品;《小英雄雨来》——中国本土的作品,抗日题材。《爱的教育》——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最早由语文教育大家夏丏尊先生把它翻译过来。关于成长小说的导读策略,也是两条:

第一条:很多小说中人物众多,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如,《童年》中出现了数十个人物,不太容易分得清楚,但他们都是围绕着主人公阿廖沙塑造的,弄明白他们和阿廖沙之间的关系,就不难分清楚了。

篇幅越长的小说,人物关系肯定越复杂。怎么读呢?这里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策略——抓主人公。先锁定小说的主人公,然后就可以去定义各种人物关系——她是阿廖沙的母亲、他是阿廖沙的外祖父、她是阿廖沙的外祖母、他是阿廖沙的同学、他是阿廖沙的邻居等等,这样人物关系就清楚了。

第二条: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较深的印象,这些情节让我们记住了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

读小说,最吸引我们的毫无疑问是情节。但是读情节还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这些情节,去记住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己任。没有人物,小说就失去了灵魂。因此,只记得鲜活、生动、有趣、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是不够的,要透过这些情节,看见背后一个一个鲜活的灵魂。

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导读建议

六下《快乐读书吧》的 主题 是“漫游世界名著花园”。我把编者推荐的这些小说称之为 探险小说 ,推荐的书目有:《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骑鹅旅行记》,还有《爱丽丝漫游仙境》。既然是小说,那么跟六上的成长小说会有一些关联,但是,它又是探险小说,又是世界名著,所以,建议的导读策略也会有所不同:

第一条:有些名著读起来比较难,不像流行读物那样通俗易懂,但想要能成为经典的书不简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你就会让自己沉下心来读,越读越有味。

名著不太容易读,所以读名著要学会静心,要学会沉下心来。并不是说所有的阅读都是一种直接享受。享受当然是有的,但往往是间接的,是要为此付出艰苦努力的。因为, 这个享受来自思维的挑战,也来自精神的挑战。 阅读名著的享受,是在直面挑战、经历挑战、完成挑战的过程中体会到的。就像爬山,你只有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爬到巅峰,才能享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读经典名著,就是这种感觉。其实,这个建议主要涉及的不是策略问题,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

第二条: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读的时候如果能做一些读书笔记,收获就更大了。

中国传统“文论”有一个基本原理,叫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是由孟子最早提出来的。你要读懂作品,就要读懂写作品的那个人。你只有读懂了那个人,才能真正读懂他写的作品。这是整本书阅读的一个基本策略,尤其是阅读那些经典名著。

这就是《快乐读书吧》第二、第三学段的整体规划与设计。我们知道,统编教材之前,课外阅读带有很大的随机性、随意性的、随便性的。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课外阅读纳入到我们的课程体系,目标相对明确了,重点相对突出了,策略相对适用了,体系相对完整了。基于这样一个变革趋势,对整本书的阅读指导,也应该迈向课程化的轨道了。

《快乐读书吧》的课程化设置,对于整本书导读有着诸多重要启示:

第一个启示:整本书导读不再空泛了,它有了具体而集中的导读目标;

第二个启示:整本书导读不再随意了,它有了与之匹配的导读策略和路径;

第三个启示:整本书导读不再无序了,它有了导读阶段和层次,什么阶段推荐什么书目,什么层次训练什么策略,是有一定讲究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