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幼年自卑不敢讲话,后为何化自卑为力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1-10
建议多去社交,不要总是否定自己,要学会肯定和激励自己,要换个环境生活,认识更多正能量的人。
第2个回答  2021-01-10
因为他当时遇到了一个很好的老师。他希望老师能够注意到他,以及在老师的关系里面慢慢的化自卑为力量。
第3个回答  2021-01-10
因为在她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都让她非常的难过,所以她决定改变自己,才有了今天的发展。
第4个回答  2021-01-09

王蒙曾评价说:“如果她的署名是阿咪、狂姐、原水爆或者荷兰豆,也许我早就读过她的作品了。”

她的名字是毕淑敏。

在毕淑敏的一生中,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事业,并随之而积累下丰富的生活体验。最重要的,是她能够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群体紧密结合,在让自己一步一步走出阴影的同时,也让许多处于悲伤或者不幸中的人们能够得到关爱和温暖。

最黑暗的,总在黎明之前

毕淑敏自二十九岁从文以来,有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尤其是描写女性与命运相抗争的作品,更是值得深思和回味。在最初的藏北军旅作品中,有《昆仑殇》,《阿里》和《藏红花》等,形象地描写出了一个个在生活艰苦、物质匮乏的条件下,勇敢奋斗和拼搏的伟大却又平凡的女性。

其中《昆仑殇》是她在作为一名野战外科医生时,用八年时间所写下的,同时也是她的第一部和成名著作。

告别军旅生涯的毕淑敏,则把目光投向了现代都市女性的现实生活当中,写下了令人为主人公悲戚命运而感慨的《女心理师》,以及人的意念与毒品之间相斗争的《红处方》。

用力呐喊,在心底的深处

纵横于医学界、文学界和心理学的毕淑敏,其成就令许多人望洋兴叹。

但在她无限光辉的背后,一直陪伴着的,是她从幼年时就深深埋下的,名为自卑的种子,正是因为自卑的存在,她常常会选择沉默,选择无言地承受,选择委曲求全。

当她还只是幼儿园中的一名孩童时,一次午觉醒来,同室的一个小孩将一把稀罕的化学梳子,不小心折断,生气中的老师,仅凭自己的经验,不由分说地将无辜的毕淑敏列为怀疑对象,不善辩驳的她只好默默忍受下来。

到了长大一些,与同伴一起学习唱歌的她,因无法合拍而被老师当众揪出,看在身高的份上,老师将她留了下来,但只允许张嘴,而不能发声。就这样,在之后的十一年里,她都极少开口,包括说话。

在接受过别人无比鄙视的眼光后,毕淑敏不仅在面对他人的时候感到自卑,甚至在面对自我的时候都是悲伤的,想要轻生、想要放弃、想面对现实而后退。

就像在上中学的那会儿,英语基础本身就差,加上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来学习外语,毕淑敏多次想要转学,离开那令她窒息和绝望的地方。

后来工作了,在医院实习的时候,除了理论文本能得到认可以外,在实际操作上,瞬间就能被同来的一位木匠前身的实习生所比下去,于是她怀疑起了自己的能力和选择。

幸运地是,虽然毕淑敏不断地遭受来自他人的否定,也不断否定着自己,但正是因为她的悲伤和自卑,才让她走出了一条只属于自己的不寻常之路。

不要怕,雨后的天会更蓝

对于小说中的人物刻画,毕淑敏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表现手法,尤其是对于蛇女这一令众人避而远之的人物,在她的小说中却是一种善良、美丽的存在。

当然,她也常会利用一些像夸父那样,表达对权威挑战,但最终失败的英雄作为故事人物原型,或者像精卫一样,能够坚定、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即使需要牺牲,即使身处绝境。

这些形象的选择和小说中的奇幻想象,最主要的,是来源于毕淑敏本身的坎坷人生,和她一路与内心自卑相抗衡的结果。就像是,无论荒漠多么可怕,仙人掌还是开出了鲜艳的花朵,毕淑敏最终还是战胜了自己,在成长中体会到了幸福。

“在目睹了那么多生离死别之后,每一次看到生命凋零,我都会忍不住泪水长流,并不是你看到第一个人死,就非常难过,看到第十个人死,就不难过。”

这是毕淑敏对自己从医经历的深切感怀,每一次见证死亡的过程,都让她为之悸动,也因此,她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尽心尽力地救助和照顾病人。

让她最为触动的,是她父亲临走之前对她说,他这一生很幸福,因为有她这样的女儿感到幸福。这让她的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爱和温暖,让她原本因遭遇苦痛而自卑的心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让自卑,成为前行的力量

作为文学界白衣天使的毕淑敏,以优雅的文字,轻柔舒适的情怀,为成长中的青少年写下数本直入人心的书籍,其目的就是在循循善诱中帮助孩子获得心灵的启迪。

从教你了解爱、学会爱和呵护所爱的《擦亮爱的那颗星》,到描述什么是成长,成长过程的真实样貌是什么样,以及如何获得成长的《从此登陆未来》,再到鼓励读者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最后成就自我的《勇敢做自己》。

除此之外,她还专门开发了适合青少年的心理游戏书籍《心灵7游戏》其中有“我的五样”、“谁是你重要的人”、“真实的我”等。这些书籍的存在,都是毕淑敏用自己的光和热去温暖他人的见证,也通过这些书籍治愈了她多年的心理自卑。

她说:“在将近五十岁时,她找到了多年来无法向他人表达的症结,那是一种对别人的偏见。”就如,身材略胖的她外出买衣服时,总觉得销售们用异样和轻蔑的目光打量着她,而后来才知道,那实际上只是她的个人误解。

如今身兼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生、注册心理咨询师的毕淑敏,在人生最为青春,最为斑斓的前几十年间,却是充斥着眼泪和悲伤。从小时候老师的误解与不友好眼神中遭受心灵创伤的她,许多年都无法在他人面前畅所欲言,而是以谨慎、卑微的姿态活着。

直到开始写书,将心中所压抑的情感、积累的词语统统写入了小说当中,得到了释放的灵魂终于感觉到了自由,终于不再依赖他人的看法和目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