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与爱情有关的心理学知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7-05
第一,恋爱中的马太效应:投入越多的人越不容易被珍惜,越自利的人吸引力反而越高。第二,恋爱中的“墨菲定律”——怕什么来什么:你越在乎他,越怕对方离开你,越容易表现不好,对方越容易离开你。第三,间歇性强化:最聪明的“驯服“方法,让他永远对你欲罢不能。第四,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阻碍越多,感情越深。第五,首因效应:第一面的感觉,直接决定了对方对你的整体印象,甚至有的时候能引起“一见钟情”的效果。第六,近因效应:“和平分手”是给对方树立好印象的最后机会。第七,投射效应:为什么你总是要求别人“懂你”。第八,吊桥效应:“心动”不代表“喜欢第九,多看效应:日久生情的心理学依据。第十,振奋效应:正确的爱人会让你变得更优秀。第十一,逆向效应:爱得越深,恨得越深第十二,古烈治效应:人类为什么喜新厌旧
第2个回答  2020-07-04
01
马太效应

投入越多的人越不容易被珍惜,付出七分要留三分爱自己。

当你愿意多为自己付出,不断完善自己,个人魅力得到提升,反而更容易吸引对方。

而当你一味讨好对方,则会让对方恃宠而骄,你在投入过程中不断“贬值”,对方却会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

02
破窗效应

很多事情,只有0和无数次。

如果你的丈夫家暴、出轨,他痛哭流涕向你乞求原谅,你因为心软原谅了他一次,很快就会有第二次。

很多事情一旦有了起始,再犯就一点都不难。

03
首因效应

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带来的印象“余波“最深远。

精心打扮的你,会给对方传达一种“她是个精致的人”的印象。

即便以后你不常打扮,这个刻板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很难挥去。

04
幸福递减定律

人们在特定情况下,从某种物品中所得的满足,会随着物品增多而减少。

相爱越久,相处越深,对另一半的心理期望值就越匮乏和不满,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七年之痒"现象的出现。

05
多看效应

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一个实验:他向参与者出示异性的照片,分别以20次、10次、1次为前提,之后请参与者评价他们对照片中人物的喜爱程度。

实验结果表明,出现次数最多的照片,受欢迎程度最高。也就是说,观赏次数增加了喜爱程度。

这就是日久生情的心理学依据。

06
同质效应

人天然就是自恋的,相似的人更容易互相吸引。

想要吸引一个人,请尽量多地展示你与对方的相似点,让对方感受到你懂她,你跟她是那么合拍,这样会更容易吸引对方靠近你。

07
恋爱补偿效应

当一个人表现出喜欢你的倾向,只要他的自身价值还算过得去,你就会不自觉地寻找对方身上的长处,不知不觉地也容易喜欢上对方。

所以只要有耐心,备胎还是有机会转正的。

08
沉没成本效应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付出且不可回收的成本,如时间、金钱、精力等。

人们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既要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还要看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投入。

所以,有的人宁愿浪费时间,也要坚持看完一部烂片;有的人明知道一段感情走不下去了,还是不愿放手。

09
吊桥效应

一个人在提心吊胆过吊桥的一瞬间,抬头发现一个异性,这是最容易产生感情的时刻。

因为紧张害怕而心跳加速,会被误认为是看到了异性才产生的反应。

所以,两个刚接触的人的约会,可以尽量选择那些刺激的项目,或者看恐怖电影。

10
振奋效应

越是爱得刻骨铭心,你越会想为了他变得更优秀。

朱茵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看到镜子里面的自己越来越好,恭喜你,找到对的人了。

第3个回答  2020-07-04
爱情心理学是研究男女恋爱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即探讨男女在恋爱、婚姻中,爱情的获得及稳固的心理规律,包括恋爱心理和婚姻心理两部分。
爱情心理学的具体研究:稳固爱情的心理规律;男女相爱的心理奥秘;求爱及择偶心理;初恋心理;爱情挫折心理及婚后各阶段的爱情发展之心理特点等等。它是一门应用心理学。爱情不仅受社会、思想伦理等因素影响,也受许多复杂心理因素的制约。掌握好爱情中的心理问题,将会使爱情甜蜜、美满。但是理论存在的意义是提供我们理解问题的方向,请不要忽略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当爱情可以解释,未必是好事。爱注定被伤。爱是恨,恨是爱,爱恨为仇,不要轻易与爱与恨!
第4个回答  2020-07-04
1、 恋爱中的马太效应:投入越多的人越不容易被珍惜,越自利的人吸引力反而越高
马太效应在恋爱中表现为: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当你愿意多为自己付出,不断完善自己,你的个人魅力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个人吸引力;而当你一味讨好对方,则会让对方恃宠而骄,你在投入过程中不断“贬值”,对方却在投入过程中不断“增值”。
2、 恋爱中的“墨菲定律”:你越在乎他,越容易表现不好
你会发现,当你越在乎一个人时,你的得失心就会变重。你越爱他,就越难以自控,越容易导致表现减分。
而当你抱着平常心,正常发挥时,你的个人魅力反而会展现得淋漓尽致,更容易获得对方的青睐。
这也就不难说明为什么“喜欢总是支支吾吾,玩玩却是妙语连珠”。
3、 间歇性强化:最聪明的“驯服“方法,让他永远对你欲罢不能
最早发现这个概念的,是心理学家斯金纳。
他做过一个实验:将三只猫放在三个不同的装置中,第一只猫触动按钮就会给猫粮;第二只猫即使触动按钮,也是随机给猫粮;第三只猫触动按钮也不会给猫粮。
实验发现,第二只猫触动按钮的频率最高。
在感情中,这种“随机奖励“同样适用:他每次约你出门,你都有求必应,时间久了他自然就会觉得约你见面毫无挑战性,产生懈怠心理;但你每次都不答应,他则会觉得毫无余地,容易直接放弃;只有”随机“答应,才会让对方猜不透、摸不着,每次都抱着蠢蠢欲动的试探心里去约你,新鲜感永远存在,对你欲罢不能。
4、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阻碍越多,感情越深
当在对对方的情感基础相同的情况下,外在阻力越多,他们就对对方爱得越深。
5、 首因效应:第一面的感觉,直接决定了对方对你的整体印象
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带来的印象“余波“最深远。
精心打扮的你,会给对方传达一种“她是个精致的人”的印象;即便以后你不常打扮,这个刻板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很难挥去。
6、 近因效应:“和平分手”是给对方树立好印象的最后机会
随着双方的长期相处,“近因效应”代替“首因效应”后来者居上。
第5个回答  2020-07-04
一个是为自己的努力辩护。书中举了个例子,我换个通俗点的表达,大概就是假设你非常努力,通过了层层考验以后,终于进了一家公司上班。但是你上班以后发现,自己的领导是个脾气非常古怪的人,经常莫名其妙发火,而且把很多繁重的任务交给你做,你上班并不开心。一句话,从客观来说,你遇到了个性格暴躁、指手画脚的领导。但这时候,由于你为了进公司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你已经很难以客观的心态看待问题了,你内心中"自己千辛万苦才能进的这家公司"与"我在这家公司的生活并不开心"之间产生了认知冲突。所以这时候你为了缓解这种冲突,就会尽可能从有利的方面来看待你的领导,比如你会觉得这个领导可能是不拘小节,是看重自己,为了考验自己,你会把他的一些其他优点尽量放大,以此来坚持让自己继续能和他工作下去。但如果换个情况,从一开始你进公司就很轻松的话,由于你没有付出太多努力,就不会有内心冲突,也就不会去在心里帮领导粉饰,你可能很快讨厌你的领导,甚至撑不了多久就辞职了。
其实仔细思考下就知道,这种自我辩护绝对是非理性的,因为同一份工作,影响你态度和决策的是你过去付出的努力,而这个努力本就已经是沉没成本了。但类似的现象在生活中极其常见,我遇到最多的情况,比如有女生去追男生,投入了很多时间精力金钱感情,结果追到手了接触下来以后发现男生有很多缺点,不爱干净,不上进,甚至和别人聊骚,但这个时候女生很可能会因为自我辩护而把男生美化了,放大他的优点选择性忽视了他的缺点,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女生明知道对方是渣男却离不开的原因。

二是为了自己的选择辩护。同样书中也举了个例子,实验者要求大学生评价校园里新兴的一种电脑约会服务成功的可能性。被试们看到一些异性的照片,并且相信这些人是约会服务的申请者。接着,要求他们对这些申请者的吸引力进行等级评定,而且评定与对方的约会可能使自己的快乐程度。实验结果表示,恋爱的学生相比于单身的学生,对实验中异性吸引力评价更差,对于自己当前的恋爱对象感情浓度越高,对实验中异性吸引力评价越差。结果表示,一旦自己做下选择之后,人们便会倾向于关注自己所做选择的积极方向,并且会贬低自己所拒绝的潜在选择的吸引力。
本质上这也是一种非理性的自我辩护,对于他人的价值评判理应是客观的,可当自己现有的与放弃的形成内心冲突后,就会不自觉地贬低放弃的,以此来减缓内心的失衡。
相似回答